1 / 8
文档名称:

赤水官渡旅游文化简介[精选].doc

格式:doc   大小:16,54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赤水官渡旅游文化简介[精选].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3/22 文件大小:16.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赤水官渡旅游文化简介[精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赤水官渡旅游文化简介基本情况官渡镇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位于赤水市东部,地跨东径106。04,—106。07,,北纬28。03,—28。36,,东北面与四川合江县接壤,东南面与****水县、本市石堡乡相连,西与葫市镇接壤,北与长期镇为邻。镇所在地距赤水市市区72公里,东南离****水县县城36公里,北距合江县城46公里。镇域面积20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8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余人,辖9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56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209省道马合公路从中经过与县道官葫路、官石路交汇,且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达170公里,是赤水交通相对便捷的乡镇。官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1084毫米。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无霜期约280天,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2%,冬季常见飞雪****水河从中经过均匀地将其分为南北两部份,把本以宁静古朴的小镇装扮得更加精灵。官渡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袁世盟平南时,官兵到渔湾下渡口,由官府设渡,兵马渡过河,得名为官渡。袁世盟部分官兵落户于此,设集市贸易,称官渡场。至北宋时,已基本形成贸易集镇,民国四年(1915年)划分为仁怀、赤水****水三县时****水县县城设于此地,1950年4月****水县城从官渡迁往温水,后迁至东皇。1965年春官渡划归赤水管辖,1991年撤区并乡时,将1镇4乡合并为现在的官渡镇。镇内有以“清慎勤廉”碑和“贞节牌坊”为代表的廉政文化;有“红军墓”和“红军战斗遗址”为代表的长征文化;有以“游氏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有以“岩刻”和“宋墓”为代表的古文化;有以“丹霞地貌”和“桫椤”为代表的世界遗产文化;有以“原始森林”和“颠湖之都”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有以“石拱桥”为代表的桥乡文化;有以“昔日卅五载老县城”为代表的人文文化;将镇内的旅游资源介绍给艺术家们,以期艺术家们从艺术的角度、站在遵义的高度给我们提炼总结出旅游精品。丰富资源、开发热土人民期盼的廉政文化。光绪五年(1879年)为吴老爷立的“清慎勤廉”碑,吴老爷(名字已忘)是光绪初期钦授花翎使衔,带领团兵来官渡场剿匪平乱安民,驻在官渡,见街道泥泞不堪,他首先领头捐钱,号召当地绅士募捐修官渡羊马溪街面,鼓励流动商贾在街坊定居经商,发展贸易,吴大老爷卸职回乡时,腰无半文,街坊得知,募捐银钱给他做路费,他坚持不收。临走时,街坊挨家挨户门前设香案,焚香点烛,案桌上放一口镜子和一碗清水,表达吴邑贤清如水,明如镜。他见此场面,步行见谢百姓,走出场口后,才上轿离开官渡。街坊将他拒收的路费,,宽约1米的石碑。正中镌刻“清慎勤廉”四个大字,左刻:“邑贤侯吴大老爷”,右刻“光绪五年岁己卯桐月吉日,赤水里官渡塘立”作留念。此碑立在官渡羊马溪,至今120余年,“文革”期间,竟然无人说它是“牛鬼蛇神”,而存留至今。这块石碑不知屈居于羊马溪的一间破烂屋里多少年了,但“清慎勤廉”四个大字暗暗地为吴大老爷增光积德。地方有识之士和渴望贤明者极力要求将此纪念碑移立于显要之地,以“清慎勤廉“为地方官之明镜,警钟长鸣,反躬自省,以正官风,以德惠民,则乡梓幸甚,人民幸甚,岂不美哉!光绪乙亥年(1875年)袁当藩授清廷赐恩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