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科研论文:善用同伴冲突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科研论文:善用同伴冲突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摘要:同伴冲突是幼儿期人际交往中多发的冲突,对此成人习惯采用干预、直接指导的方式去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任何人不能代替他们成长。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是成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须的,所以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比什么办法都好。关键词:冲突引起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园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和家长所期待的。但事实上,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案例:中午,外面的太阳暖洋洋的,真好!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流感盛行。于是午饭过后我让小朋友把小凳子搬到外面,晒晒太阳,杀杀菌。见我也走了出来,李xx和王xx马上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很巧的是,两个人坐到了同一张凳子上。就这样发生了了今天的抢凳子事件。王xx坐到了大半张凳子,很轻松一屁股就把李xx挤了下去。当然,李xx很不服气啦!“这个凳子是我的。”一把把王xx推下去,很得意坐了上去。这下它可不会轻易再让王xx抢回凳子了。两只手死死拽住凳子两边的两个把手。不管王xx怎么推、拉都移不走这座“泰山”。王xx当然也不会罢休,不断的寻找时机,可就是找不到。没办法,他两脚往李xx背后一跨,用力一屁股坐下去。李xx被王xx往前面挤了出去。这下换李xx寻找时机了。可是找了老半天也找不到,哭泣的眼神望向我,希望我能援助,见我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他转向同伴哭诉:“王xx抢我凳子。”丁梦宇忙来向我告状:“老师,王xx抢了李xx的凳子。”林志浩也来了:“老师,李xx的凳子被他们抢走了。”见我没有上去帮助他的意思,他还是不断地向同伴诉说着,结果引来很多小朋友的议论。小伙伴之间窃窃私语:“王xx抢了李xx的凳子。”不停地责怪王xx。分析:看到这一幕,心里感想很多。一段小朋友之间的抢凳子事件中蕴涵了很多孩子之间的内容。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1、口头说教,缺乏说服力今天的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争抢、打人等。缺乏谦让的意识。看了这天孩子们的表现,我的心里很失望。从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强调同伴之间要谦让。由于小班的孩子,争抢与打人的事情常常发生,我们总是不断的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打人的孩子老师不喜欢的。”那么孩子们是否记住了老师的话了呢?当一开始发现这则事件后,我就不想上前制止。我想观察一下,他们是否能够自己想到谦让,结果没有。后来,我特别以此为例,在全班面前提问:遇到两个小伙伴抢凳子,该怎么做?”孩子的回答又一次另我大失所望,大部分幼儿是打他,只有一个孩子是把凳子搬走。事实上,我们虽然常常强调幼儿园里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不要抢,但真正能够按照老师要求做的,是少之又少,口头说教,缺乏说服力。2、大胆放手,别看孩子小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解决冲突的方式,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是成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须的。从案例中看出,虽然只是小班的孩子,但是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方式。当发现继续争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李xx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