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pdf

格式:pdf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pdf

上传人:164922429 2015/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位代码 10445
学号 2008020082
分类号 A8
研究生类别全日制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学科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申请人姓名李超
导师姓名李爱华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9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月日签字日期: 年月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5
导论........................................................................ 1
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4
(一)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必须使之大众化................................... 5
1、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作用......................................... 5
2、理论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6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使之大众化............................... 7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8
(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9
二、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11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1
(二)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12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12
(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2
(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党的政策服务............... 13
三、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15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有待提高......................................... 15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与影响........................... 16
1、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16
2、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还很严重..............................................16
3、教条主义影响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