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退化红壤的恢复治理模式和措施体系参考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退化红壤的恢复治理模式和措施体系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3/23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退化红壤的恢复治理模式和措施体系参考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袆退化红壤的恢复治理模式和措施体系蚃(一)侵蚀红壤的肥力功能恢复及治理模式节恢复与治理侵蚀退化红壤的关键,应从水土流失区整个生态系统着眼,统一规划,寓水土保持于水土资源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中,把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组合和配套组装,特别要强调把养殖种植业配套作为恢复重建的措施,强调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采用强化综合措施,方可收到明显效果。虿1、对侵蚀退化地的保护治理蚅一方面,对侵蚀坡面采取7项治理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在山丘坡面开挖水平台地;在薄土层坡面开挖鱼鳞坑;在切沟床内建谷坊;崩岗壁削坡筑阶;建环山竹节沟、撩壕和建沉砂池等。另一方面,结合工程措施在坡面上应实施生物措施,栽植乔、灌、草植物。此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合理匹配,植物种类的选择都很重要。只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才能为水土资源恢复发挥最佳效益。螃(1)第四纪红粘土区的侵蚀劣地治理模式(江西余江)。蚃该区为浅丘的边坡地形,由于人们铲草皮等不合理活动,植被严重破坏,并形成严重的切沟侵蚀。年土壤流失量达每平方公里7000吨以上。植被快速恢复重建的程序是:在陡坡面挖营养穴栽植胡枝子和刺梨;在沟床内用红石层层建谷坊或栽植紫穗槐作生物谷坊,谷坊内栽胡枝子和象草等;在陡坡面开挖水平台地,其内栽植刺槐和草类等;对于一般较平缓的坡面栽植胡枝子和多花木兰;与此同时,组合成如下的植物群落结构: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马鞭草群落;刺槐-胡枝子-垂叶画眉草群落;刺槐-多花木兰-百喜草群落;樟树-胡枝子-百喜草群落;桉树-胡枝子-象草群落;柏木-多花木兰-垂叶画眉草群落;百木-胡枝子-香根草群落等。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用以栽植板栗,油桐等经济作物,日前均长势良好。通常在栽植3~5年以后,可形成乔、灌、草多层植被结构,水土流失得到根治、退化土壤的肥力也得到恢复重建。***(2)花岗岩区侵蚀退化土壤肥力的恢复模式(广东博罗)。蚈在严重侵蚀退化的白沙土上,采用强化恢复措施,亦可在短期内使土壤形成生产力,以栽果树为例,其措施是:搞好坡面的水土保持和水平台地的修建;按栽植规格挖大穴(长、宽、深为50×50×60~80cm),并在秋冬季,每穴放稻草10kg或垃圾肥30kg,~1kg与土拌均、春季将果树栽植到安全深度;地表栽植豆科绿肥或豆科作物并必须施用磷肥(每亩25~50kg)和少量氮肥;每棵果树每年需施用腐熟农家肥10~20kg,~,随果树的长大而用量增加;在果树产果期,每棵树每年应施高质农家肥40~50kg,磷肥10~15kg,尿素10~20kg和适当补充钾肥;并随产果量的增加,肥料施用量也需相应增加。袂2、红壤低丘岗地退化红壤治理的立体种养模式螀退化红壤治理的“立体”种养模式,是整个红壤区的治理方向。衿80年代中科院在江西建立的“红壤生态试验站”即开始进行了红壤退化恢复重建研究,近14年来着重探讨了“红壤立体种养模式”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农业生态效果。蒇中科院红壤站的“顶林、腰果、谷农、塘渔”即为典型的立体种养模式:即丘顶以林为主,种植马尾松、湿地松等用材林、水保林;丘岗中部种植经果作物,如板粟、甜柿、柑桔、花生、油菜等;坡麓种水稻、玉米等粮作与饲料等;池塘则以养鱼为主。在每一部位则实行间、套混作的地块立体布局,如农林、果农、农(果)肥间作混作等。在养殖方面实施猪―沼―鱼(珠)和牛、禽(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