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2012一建《建筑管理与实务》.doc

格式:doc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2一建《建筑管理与实务》.doc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2一建《建筑管理与实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A410000建筑工程技术
1.、结构的功能要求:(1)安全性(2)适用性(3)耐久性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为结构的可靠性。
2.、两种极限状态
S
S
如图p2 411011-1  构件对轴向拉力的抵抗能力为R=:
P2 411011-1
若S>R,则构件将破坏,即属于不可靠状态;
若S<R,则构件属于可靠状态;
若S=R,则构件处于将破坏的边缘状态,称为极限状态。
很明显,S>R是不可靠的,R比S超出很多是不经济的。我国的设计就是基于极限状态的设计。
极限状态可分为如下两类:承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杆件稳定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结构中,受压杆件如果比较细长,受力达到一定数值(这时一般未达到强度破坏)时,杆件突然发生弯曲,以致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失稳。因此,受压杆件要有稳定的要求。
临界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压杆的材料:(2)压杆的截面形状及大小
(3)压杆的长度
(4)压杆的承载情况:两端固定的与两端铰接的比。
当柱的一端固定自由时,L0-2L;两端固定时,L0=;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两端铰支时,Lo=L
对柱两端的约束力越多越稳定,临界力与计标长度的平方成反比。
,常常会发生失稳破坏,我们在计算这类柱子的承载能力时,引入一个小于1的系数来反映其降低的程度。

建筑结构除了要保证安全外,还应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在设计中称为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包括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振幅等。超过这种极限状态会使结构不能正常工作,使结构的耐久性受影响。
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
限度过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或称为正常使用下的极限状态要求。
影响位移因素除荷载外,还有:
材料性能:
构件的截面
构件的跨度
荷载大小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含义:是指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进行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表1A411013-4(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低于C40度)
当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表1A411013-5的规定低有一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当低两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10mm;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在全预应力状态下的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称为力的三要素。
一般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还要加上力矩的平衡,所以平衡力系的平衡条件是∑X=0,∑Y=0和∑M=0
(如阳台、雨篷、探头板等)、挡土墙、起重机机械防止倾覆的基本要求是:引起倾覆的力钜M(倾)应小于抵抗倾钜的力钜M(抗)。为了安全,可取M(抗)≥(~)M(倾)
,是一种自然现象,成因可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是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岩层,造成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错动断裂而引起的地动。这种地震破坏性大,影响面广,而且发生频繁,约占破坏性的95%以上。房屋结构抗震主要是研究构造地震。
、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方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用符号M表示。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影响程度用地震烈度来描述。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示。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个地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与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任何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坍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所,避开不利的场地。开阔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