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6、说勤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字音重点:枕、础、稍;字形重点:末、茅、惯;理解词语:滚瓜烂熟、名列前茅、毫不气馁、勤能补拙;2、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3、学习并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4、懂得什么是“勤奋”,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5、学习并背诵、默写和勤奋有关的成语及名言。6、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懂得什么是“勤奋”,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难点: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会仿照二、三自然段写某个人勤奋的故事。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字音重点:枕、础、稍;字形重点:末、茅、惯;理解词语:滚瓜烂熟、名列前茅、毫不气馁、勤能补拙;2、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及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3、会按“总分总”的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题:1、齐读课题,大家知道“勤奋”是什么意思吗?(对,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叫做勤奋。) 2、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文章。在古文中,题目中的“谈”字、“说”字就是解说、议论的意思,常常放在所围绕话题的前面或是后面,如《爱莲说》、《过秦论》、《菜根潭》等等。我们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些字就知道它的文章类型就是——说理文章。本文作者就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二、初读课文:1、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摆出了什么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2、二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1)认读词语:期末习惯基础滚瓜烂熟名列前茅毫不气馁稍微警枕有所作为急起直追远渡重洋字音重点:枕、础、稍;字形重点:末、茅、惯;(2)解释词语:滚瓜烂熟、名列前茅(茅?)、毫不气馁(毫?馁?)、勤能补拙(拙?)3、三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看看作者围绕观点写了几个人的事例?分别是谁?(两个:司马光、童第周)4、四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给课文分段,训练概括段意。一(1);二(2——3);三(4)。.三、作业:1、课作:小册:一、二2、三、四1、3;2、家作:(1)习字册;(2)熟读课文三遍,家长签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2、学习并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3、懂得什么是“勤奋”,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4、学习并背诵、默写和勤奋有关的成语及名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2、听写词语:期末(未先短,末先长)习惯(右上部分的笔顺分四笔完成)基础滚瓜烂熟(什么意思?怎们就能滚瓜烂熟?多读、多记、多背。)名列前茅(“茅”是个字)毫不气馁(我们是用字义相加法理解这个词的。馁?失去勇气;毫?一点;这个词呢?这个词就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失去勇气和信心。2、课件出示默写的词语,自己核对,全对的举手反馈。二、学习课文1、这是一篇说理的文章,一般作者都在文章的开头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篇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齐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