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doc

上传人:3346389411 2015/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河科技学院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
姓名:
院(系): 工学院
专业班级:13机电专升本
学号:
指导教师: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S13 级 1 班
学号 1303050025 姓名时鹏指导教师朱煜钰
题目: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课程: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4年 10月27 日至2014年11 月 10 日共 2 周
课程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工作计划、所需相关资料)(纸张不够可加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摘要
一、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
二、课程设计要求
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结合来测量温度。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信号,计算后在LED数码管上显示相应的温度值。其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数字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采用数字显示,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温度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课程设计摘要
DS18B20是一种可组网的高精度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单总线的独特优点,可以使用户轻松地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并可使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变得简单、可靠。本文结合实际使用经验,介绍了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及软件编程,并给出了软件流程图。
该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大部分组成。下位机实现温度的检测并提供标准RS232通信接口,芯片使用了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和DALLAS公司的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上位机部分使用了通用PC。该系统可应用于仓库测温、楼宇空调控制和生产过程监控等领域。
四、关键字:单片机温度测量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 AT89C51
目录
绪论.......................................................................................3
原理介绍............................................................................4
............................................................4
................................................................4
............................................................4
硬件电路...........................................................................5
硬件电路预览...........................................................5
DS18B20介绍............................................................5
AT89C51介绍............................................................8
数码管介绍.............................................................10
程序设计..........................................................................11
程序流程图.............................................................11
程序清单.................................................................12
仿真效果图......................................................................16
结论与总结......................................................................18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