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焦波作品分析前言焦波,用他的照相机,做了一件让每个为人子女者震撼的事情——他永远留住了自己的父母。当他把自己父母一生的音容相貌展现在中国美术馆,媒体评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惟一让人落泪的影展”,几十万观众哭了。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获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一位资深的法国评委这样描述这部作品:“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俺爹俺娘》能感动世界!”每个人,透过照片,都能看到自己父母颤微的身影,看到一种无言的震撼。在这个纷杂重利的社会里,能让如此众多的人集体潸然泪下,是多么地让人慨叹。许多人留言:什么时候能把这些照片结集,出一本书,让我们抚摸我们的心灵,回望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种温暖和力量……一、焦波的生平简介(一)焦波的成长经历焦波1956年1月生于山东淄博市南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家中有八个兄弟姐妹,后来死了四个,只剩下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里比较困难,五十几岁的老父亲仍然外出打工挣钱供他读书。当过木匠、中学教师、校长。大学专科学历,研究员高级职称。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1989年作品曾入选参加四川美术学院师生赴日展。。2005年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美展,中国《版画》画册,人民画报社《中国画家》大型画册,《巴蜀名家》大型画册(四川省政府,成都各画院联编)。1985年至1993年任《淄博日报》摄影部主任。1994年至2000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作品画册《俺爹俺娘》(中)英、德、法、韩文版)图文典藏版《俺爹俺娘》,在国内为同类(摄影)图书发行量之首,在海外反响巨大。中国散文集《咱爹咱娘》,画册《昨日一瞬》、《两万五千里大抒情》、《中国百姓故事》、《外国人在中国》、《汶川孤儿》等专著。(二)焦波的专业成长经历1974年起开始用照相机为爹娘拍照片。在那以后的几十年里,他连续地用相机记录着父母的生活情景,记录着两位农村老人的悲伤、喜悦、欣慰与企盼,同时,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1999年,又开始用摄像机为爹娘录像,整整30年,为爹娘拍摄照片12000余张,录像600多个小时,终于实现了“用镜头留住俺爹俺娘”的初衷:。1998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为爹娘举办“俺爹俺娘”摄影展,焦波的爹娘为影展剪彩,被媒体誉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唯一让人落泪的影展”,观众留言:“焦波,你做了一件万千儿女想做而没做的一件事,你拨动了人们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获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纪录片《俺爹俺娘》获中央电视台评委会大奖,全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全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全国纪录片大赛特别大奖、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一等奖,中国新闻奖,法国飞霸电视节、东京电影节入围奖。二、焦波的摄影作品分析影像风格焦波的主要代表作是《俺爹俺娘》,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张照片,这些照片都是记录着父母的每个生活片段,图片的真实和对生活片段观察的敏锐视觉,看似平凡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照片大部分没有鲜艳华丽的色彩,主要是灰白色,显得有些暗淡,但是却综合表达了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和父子之情的主题。图片大部分没有用闪光灯或者其他人造光源,都是运用的自然光线来突出爹娘,我觉得这样更具有留住爹娘的意味,对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