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三联征
心肌梗死
T波改变
ST段抬高
异常Q波
一基本图形和机理1 缺血性改变──T波异常
心肌缺血时,心肌有氧代谢降低,能量供应减少,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特别是第三相延缓,
心外膜的心肌缺血:
面对缺血区心外膜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导致Q-T延长。
复极
一基本图形和机理1 缺血性改变──T波异常
心内膜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面对心外膜的导联出现高大的直立T波。
一基本图形和机理1 缺血性改变──T波异常2 损伤性改变── ST段偏移
心外膜心肌损伤时,面对该区外膜面的导联S-T段抬高,凸面向上,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mono-phasic curve)。S-T段抬高的机制可用“损伤电流”学说或“除极波受阻”学说来解释。
损伤
⑴损伤电流学说
静息
除极
复极后
⑵除极波受阻学说
静息
除极
复极后
3 坏死性改变──病理性Q波
心肌坏死后形成一个背离坏死区的向量。故坏死区外膜面的导联就会出现异常的Q波或QS波。
三种心电图波形的意义
损伤性改变:除了见于心肌梗死外,还出现在变异心绞痛、急性心包炎、过早复极综合征。
坏死性改变:诊断心肌梗塞最为可靠。
缺血性T波改变:最常见,但诊断特异性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