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研究背景1、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呼唤“自我管理”。2、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迫切性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漠视纪律的存在,有时还故意打个擦边球以身试法的去试探纪律的边缘问题;在四步八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不知道如何抓紧时间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和独自学习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空闲时间不知道该作什么?怎样作?怎样合理分配时间?课前不知道预习,课后不知道完成作业;未形成规范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急需提高。分析其原因:①由于学生上学时年龄小,似乎已经脱离了未成年人的范畴的初中生实际上还是未成年人,一个班级五十名这样的学生组成,有些学生处处都依赖于老师,自我意识很差;有些有个性的学生还和老师“对着干”,光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 ②伴随近年来逐步扩大的初段教育规模,普通初中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群体的相对人数比例似乎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初中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课程体系及思想观念的更新要求促使广大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本学科内的有关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进行教育及矫正的难度。所以迫切需要促进学生自我管理。3、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育上的自主性现今的初中生的情绪、情感仍具有两极性色彩,且不易被人发觉,而且内心体验变化较大,一方面童心未泯,另一方面情感反映强烈、富于激情和热情,很容易被某些事情所激励、所振奋,在这种振奋中,显现出一些成熟和稳重的色彩,似乎多了一分思考,少了一时的冲动。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师长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长辈、教师的保护和管理,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与父母、老师、长辈的讲解和说教,或书本上的现成的结论,很想自我独立。所以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正当生活、学习需求;如何注意从世界观入手,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去看世界、看人生,已经引起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需要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4、我们初步实践:感恩教育对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效果好,希望深入研究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品德教育更是被边缘化。比如说孩子向家长发脾气,用极其恶劣的语言和父母交谈来伤害父母;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时有腹诽,甚至顶撞老师。“自我中心”意识使其“关爱别人、感恩别人”的情感不断淡化。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讲,这是一种非常残缺、极不健全的教育。为此,我们尝试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培育之情,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懂得在索取的同时也要付出。定时定期的开展相关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并要求同学们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活动。最近,我们还开展了一次“今天,你帮助同学了吗?”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创设感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将起到任何演讲、比赛、谈心等无法代替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从生活中真实地感知父母、老师的伟大与艰辛,感知雪中送炭的不易,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进而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感激教师和朋友的情怀,真正做到感恩于心,施恩于行!感恩教育是一股清泉,在涤荡过人们满是污浊的躯体之后,留在灵魂深处的还有一丝清冽和回味。看到学生在感恩教育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以提高,我们还想继续深入研究!概念界定1、“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广义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内自省”,“内自治”,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从善,《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教养的功夫。2、“自我管理”:《中小学管理学》中的解释是:中小学自我管理是管理者的作用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人思想修养的自觉能动性,也是德育工作管理活动的升华,理想的学校德育管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3、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乃至超越自我。4、魏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理论。魏书生认为,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时代产物,靠这些管理愚昧落后时代的团体会有一定成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