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算管理论文预算机制论文环境保障建设论文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体系下完成。良好的环境保障体系是预算机制良性发挥其预算管理作用的重要前提,在企业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工作程序难以推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强有力的环境保障体系。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机制;环境保障
企业预算是指企业在预测和决策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对预算年度内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进行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有效财务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与激励等多方面的内容。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企业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2001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企业要全面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机制;2002年4月《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2003年1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3]43号)对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公司、企业和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单位都要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要求实行内部预算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号令公布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自2007年6月25日起施行,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国资委财务监管工作有关要求,以统一的预算编制口径、报表格式,向国资委报送年度财务预算。这些行政规章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并进入规范管理和实施阶段。现有企业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认识偏差,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变成了财务部门单方面的管理活动。
一、企业预算工作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制度
当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处于松散阶段, 上层管理的目标与基层的具体实施缺乏联系。企业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达不到相互的统一,在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不到位。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明确企业的董事会、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科研开发机构在预算管理中各自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
(二)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控制力度与分析机制
预算数据面广量大,无法得到具体控制,预算管理缺乏严肃性,在管理过程中控制作用和约束力得不到发挥,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各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各企业对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分析,对预算的贯彻执行难以进行强制控制,进而使得预算的分析不及时、不全面、不深入。存在
“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的错误认识。可以说,预算管理是财务收支预算的发展和深入,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其只是一种财务管理行为,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就行了,甚至把预算管理认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收支的计划。
(三)预算管理考核力度不够
企业在执行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刚性管理,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着考核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没有操作性、考核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与经常化、考核标准缺乏规范化的现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