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立德树人.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立德树人.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9/3/30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立德树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部分****主席深刻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内涵及价值(一)“德”“德”字内涵。(纪主任字的内涵补)(二)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思想由一种伦理道德规范上升为统治秩序——德治,至今仍不失其积极意义,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治国理念,对封建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范宣子与鲁国的叔孙豹的一段对话。在此,叔孙豹完整地述说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此生此世有无价值,活的是否值得,就看在现实世界中,生命价值是否能够立德、立功、立言,并将“德”视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大学》中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文中所谓“明明德”,即是意在弘扬和提升人的道德品格,将“至善”视为最高的道德追求。孟子所创设的“三达德”是“德一、爵一、齿一”,“德”被列为首项,它所呈现出的尚德意绪是极其鲜明的。韩非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出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也是将道德置于首位的。参其文义,其所谓的“道德”,大概是指上古之世为民除害、为民谋福利的有巢氏、燧人氏等圣人,是指彼时素朴无华的淳朴民风,当然这也是人世间的至德状态。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社会也将道德被视为国家赖以存在的根本。如《左传》中就明确肯定:“德为国家之基。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有了“德”,国家方能稳定,政权才能巩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语·鲁语》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季文子官为卿相时,家中的妾都不穿丝帛之衣,也无食粟之马。仲孙它对季文子提意见说,您做这么大的官,却依然“妾不衣帛,马不食粟”,您也要考虑到您代表了国家形象,不要太寒酸。季文子说:我听说要为国家争光,就要操守出色,而并非体现在美妾骏马上,“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中的“德荣为国华”,即是说国家的兴旺表现在道德的高尚上。东汉崔寔更为明确地提出了“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相反,若缺乏道德,先哲认为国家则有覆亡的危机。早期哲人这类以道德立国的思想,在后世更加被着意地强调。如宋代大儒苏轼就倡言国家之存亡,唯在道德之有无:“国家之所以存亡,在道德之深浅,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以现代人眼光来看,苏氏之论可能过于偏激,但却十分醒目地表达了古代社会对道德的推崇。可见,以德树人、治国关系国家安定、民族兴衰、紧系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故而,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子疾呼:“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即礼、义、廉、耻)。儒家谆谆告诫,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为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道德。这是人类的一条共同的真理。不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应以道德建设为中心。要把树立高尚道德作为立国之本,立身之本。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兴亡,一个社会的***,乃至一个民族的衰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结果?从本质上看,就是道德的沦丧、民心的丧失。秦朝、隋朝、元朝都曾强盛一时,但不过数代就***、堕落,激起民众的反抗,而瞬间灭亡。中华传统的德治思想,给我们深刻警醒与启示,值得批判地继承发扬。:既给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又对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年来,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几种错误思潮,主要表现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论”等。这几种错误思潮相互联系、相互激荡。上述错误思潮不仅误导社会舆论,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对军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化、科技等软性力量来推行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运用传统方式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利用话语霸权、互联网及其他传媒、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援助项目、大规模输出精神文化产品等方式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以新式的宗教渗透作为对华文化渗透的有效手段,通过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化精英”,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