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

上传人:allap 2019/3/3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采访抗战老兵概括【篇一:采访抗战老兵概括】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篇二:采访抗战老兵概括】为守住中国抗战期间外来军事援助的生命线,中国远征军与盟军一起,在缅甸和滇西那块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一场又一场血战,数万将士牺牲在那里,甚至连一个坟墓都没有留下1942年3月,中国抗日远征军开过畹町桥头,进入缅甸。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再也没有回到祖洋战争中牺牲的一名美国战士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的文字:当你回到家,告诉他们,我放弃了我所有的明天成全了他们的今天。同样,中国远征军放弃了他们的明天。他们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就为抵抗无缘无故的侵略而牺牲了生命。他们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里程碑,比如结婚、生子……安享晚年。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伊斯特布鲁克说。他们是值得后人永远牢记的军人---入缅援助英军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发动缅北反攻战役的中国驻印军、进行滇西反攻战役的中国远征军。这三支部队现在统称为中国远征军尽管这段历史一度被遗忘,但是,一股来自民间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国远征军;知道了一个甲子之前,在风景秀美的滇西大地上,那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滇缅抗战,是整个盟军太平洋战场重要的一翼。曾说,如果不是中国军队拖住20多个师团的日军,并出兵缅甸,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就崩溃了。滇缅抗战,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越走近这段历史,敬畏之感就愈加强烈。用文字还原历史苍白而无力。重书这段历史,只是让那些远征的将士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荣誉;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段无法抹去、忽视和回避的记忆。【第一次入缅作战】1942年初,日军进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为保护这条生命线,中国组织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与美英组成盟军协同作战。从缅甸最南端的仰光一路向北,会经过同古(东瓜)、仁安羌、斯瓦、东枝(棠吉)、曼德勒、腊戌、八莫,中国远征军就是在这些地方血战残暴的日军并解救英军,10万精锐部队仅剩4万人。从滇缅公路开始1940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中国所有的对外联络线都被日军切断,上海、、广州一线都被侵占。1939年,援华军事物资尚可通过滇越铁路进入。但1940年,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络线。当时的中国只能生产步枪和子弹,根本没有先进武器与日军对抗。事实上,中国军队只要有物资,并不比日军差。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曾说,这支营养不良的穿草鞋的军队,只要有正确的管理和充分的装备,并不亚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李雨说,当时就是没有装备、训练不够,怎么能打仗呢?兵败缅甸第一次缅甸战役可以说很简单。从1942年3月20日同古保卫战到4月28日腊戍失陷,短短38天,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就被迫结束。中、美、英都没有想到,这一仗打得这么惨。“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军队在有组织地防御和进攻战中表现不赖,如第200师的同古保卫战、东枝进攻战、廖耀湘新22师斯瓦河阻击战、孙立人新38师仁安羌救援英军作战,这些是远征军在缅甸比较著名的战役,作战规模都是师级。”李雨说。在第5军军长的指挥下,新22师为掩护戴安澜的200师撤退,在缅甸同古地区的斯瓦河两岸展开阻击战。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抗击日军两个师团近3万人的兵力达半月之久。这是抗日战争战场上极为罕见的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的战例。尽管这三场战役从军事上来讲都打得比较好,但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个失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失败,而是由于英军的退却,整个战线发生变化,导致中国军队撤出。由于英国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而且一再撤退,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仁安羌大捷被远征军救出来的英国盟军,并没有留下来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只是在欢呼中国万岁后,便打算如何尽快从缅甸撤出。野人山撤退李雨分析,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在野人山分七路撤退。第一路:第6军撤退到思茅东南边界地区;第二路:孙立人所属的第66军从滇缅公路的惠通桥撤退回国;第三路:戴安澜的200师是一支孤立的部队,当时还比较完整,还有6000多人。在穿越西保、摩谷公路时被日军伏击,戴安澜牺牲,损失惨重。经腾冲地区归国时仅剩3000余人;第四路:杜聿明第5军直属部队、新22师,。当这支部队经新平洋到印度雷多时仅剩一万余人;第五路:96师也从野人山撤退。但与杜聿明的部队走的路不一样。96师虽然伤亡很大,但回来的还算比较顺利;96师作为第5军的先头部队,经孟关、葡萄翻越高黎贡山,6000多人仅剩3000多人归国。杜聿明没跟上96师,所以损失惨重;第六路:孙立人带新38师,撤退到印度;第七路:史迪威带着他的114人的中美混合小部队,过文多渡过钦敦江,经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