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路西法效应”——浅谈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路西法效应”——浅谈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4/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路西法效应”——浅谈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路西法效应”——浅谈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社会科学论文“路西法效应”——浅谈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 路城王玲智聂子潞摘要:监狱实验是1971年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它的影响十分巨大。本文探讨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提出个人很难摆脱对其设定的角色的影响,并将监狱实验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辩证陈述了对社会等级、暴力控制的看法,希望引发人们对环境与人性的再思考。关键词 :影响;扮演;归属;等级;控制如果你问我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实验研究项目,相信斯坦福监狱实验绝对榜上有名,当然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实验之一。时年38岁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主持了这项研究。1971年,津巴多在执教期间,向社会发出招募通知,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佣到一批志愿生,最终24人被选中参与实验。这些人被打乱随机的分为“囚犯”或是“警卫”,津巴多按照监狱的形式和要求,一方面让“囚犯”们穿上真正的监狱囚服,剃掉头发,将其关入6×9英尺的狭窄牢房;同时,给“警卫”们分发了制服,配了哨子和***。这个号称将为期两周的真实试验,最终只进行了6天就被迫停止。警卫们随着角色的深入变得愈发暴力残忍,而“囚犯”们也仿佛像自己真的被定罪了一般,低落脆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预设的界限一步步地被超过,而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警告。虽然颇具争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斯坦福监狱实验对研究组织行为、个体心理起到的巨大作用。有人将这种人格发生的变化称之为“路西法效应”(TheLucifereffect):“上帝最溺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撒旦。”一、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与角色效应环境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站在不同角度人们观点往往各不相同,但通过斯坦福监狱实验传递出来的信息,这种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要比大多数人们想象的强大得多。津巴多曾经说过:“恶只不过是个别人的特质,藏在他们的基因里、大脑里或者本质上。”在当今社会下,暴力事件、流血冲突时有发生,这些始作俑者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罪大恶极的坏人,相反,他们更像是普通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不堪压力,而做出了极端性行为。在监狱试验的参与者中,所有人都深深地陷落于自己的设定角色,束手无策,无法自拔,甚至连这个游戏的设计者津巴多本身也卷入其中。每个人对自己不同角色的定位,会极大地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通过不同的社会角色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在实验开始之前,津巴多等人就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向志愿者们传达信息,要求他们做好自己的角色扮演。首先,狱警获得了天然的权威和统治权利,这种状态很类似社会上的“金字塔”型结构,人数的多寡不足以去衡量其所拥有的权势和力量,每个人所处的等级才是关键,处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话语权最大,往往会有更多的统管欲望,“狱警”们便被定位在了这样一种等级之中。其次,秩序是需要一定的手段来维持的。就比如一个刚刚上任的年轻主管,他个人角色的匹配度起初很可能会受到来自上级主管人员或者下级员工的质疑,所以他需要利用自己被赋予的职能权力,来强化他与其角色的匹配程度。在监狱实验中,即便在刚刚开始的阶段,“狱警”和“囚犯”们的角色定位便已经形成,心理的暗示不断强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