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斯坦福监狱实验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启示.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斯坦福监狱实验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启示.pdf

上传人:luyinyzha 2015/4/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斯坦福监狱实验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启示.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 年第 21 期(总第 236 期)■心理实验室〔关键词〕斯坦福监狱实验;自主管理;教育启示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协会(APA)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津巴多把斯坦福心理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以15 美元一天请来了一批学生参与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机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狱警”,另一部分人为“囚犯”。“狱警”都穿着制服,戴着墨镜,他们的***、哨子和***显示出他们在监狱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在“狱警”眼中“囚犯”只是编号不同罢了,他们都很无力。“狱警”坚持要求所有“囚犯”完全遵守由他们制定的许多规则。如果不遵守的话,“囚犯”就会丧失特权。刚开始,“狱警”和“囚犯”都还没有进入各自的角色。“囚犯”开始挑战权威: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狱警”。“狱警”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巴多则告知“狱警”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狱警”开始采取措施对囚犯进行“***”:脱光“囚犯”的衣服、对“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或者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并且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叫出来清点人数和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他们还采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为服从管理的“好囚犯”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伙食。这些扮演狱警的学生在原来的生活中都是反对暴力的好孩子,但在实验情境下却富有攻击性,甚至暴虐成性。那些扮演囚犯的学生,原来心理都非常稳定,可是在实验实施没有多久就出现了不正常的行为,他们被动屈从于命运,面对不公听之任之。模拟监狱情境的力量在“囚犯”和“狱警”中创造了一个社会现实,一个功能完备的监狱。由于这个情境太有力、太具有破坏性,研究者不得不在模拟监狱开始仅 6 天就中止了本该实施两周的实验。二、监狱实验的理论意义这个实验为所有的参与者都上了重要的一课:不要低估情境的巨大影响力,即便是我们中最善良、最聪明的人,在面对不良情境的时候,其良好的人格和教养也可能会被侵染。首先,斯坦福监狱实验探讨了情境的巨大作用及心理负效应,给人们许多教训和启示。其次,监狱中的人们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狱警、囚犯),执行不同的脚本(脚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在有关特定情境之中应该如何行事的知识)和社会规范(监狱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可以看到,人格正常、没经过;角色要求训练的人,也会非常极端地表现出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一致的行为。三、监狱实验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意义目前,一些学校实行校园封闭制度。在校园内,封闭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学****另一方面,封闭的环境让学生和外面的社会产生隔阂,让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学校属于一种社会情境,学校里面有各种社会角色,有行政人员、教师、医生、后勤人员、学生等。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些学校实行自主管理,又把学生分为两种角色:一种是管理者,即学生干部;一种是被管理者,即普通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所有新生的社会角色都是一样的,只是一名普通学生。随着各学生部门的招新,一部分学生的社会角色变成了学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