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体会.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4/3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体会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体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脑部病变,可遗留后遗症,如癫痫、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视听障碍及行为异常等,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仍采用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HIE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2010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86例,治愈162例,治愈率87%o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86例,男102例,女84例;根据HIE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轻度76例,中度61例,重度49例;CT显示130例不同程度的脑水肿、低密度,5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均有窒息史。症状和体征症状大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①意识障碍如激惹、过度兴奋、反应迟钝、嗜睡及昏迷等;②肌张力改变:早期肌张力可增加,后期及严重者肌张力减弱或松软;③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④惊厥中度以上通常有惊厥,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最迟72〜96小时出现。可以是明显的肢体抽动或只是面部肌肉抽搐、吸吮动作异常、眼球凝视或出现呼吸暂停;⑤颅内压增高:通常在生后4〜12小时逐渐明显,严重病例在生后即可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前囟隆起、张力增加;⑥脑干功能障碍:重症者出现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和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等。护理体会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用暖箱为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保温,根据患儿日龄、体重及体温及时调整箱温至中性温度,保持体温36〜37°C,每4小时测1次体温。纠正缺氧症状:进行持续动态监护,根据情况予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适时增加氧流量,吸痰,拍背,改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供氧一般不超过3天。〜1L/分,氧浓度30%〜40%,〜,氧浓度25%〜30%,高浓度、持续过量吸氧易致氧中毒。可引起肺水肿、肺不张、晶体后纤维增生等。控制出入量和脑水肿:新生儿输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渗液等情况,同时还需观察患儿神志、呼吸、瞳孔、前囟张力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体征的监护:加强监护,严密观察,注意呼吸、体温、心率、尿量及意识的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嗜睡、激惹或烦躁不安,前囱是否饱满,两眼是否发直,是否有面颊部抽动、眨眼、反复咀嚼等小抽动,注意抽动的次数及类型。如发现意识障碍加重、呼吸不规则、心率变慢、瞳孔不等大,提示颅内压增高,可能发生脑病,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建立特护单,详细记录病情及出入量,供医生参考。惊厥的处理:抽搐可增加脑组织氧耗,加重脑缺氧和脑损伤,观察病情时应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四肢肌张力增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