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普通).ppt

格式:ppt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普通).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5/10/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普通).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建森
存在问题
近几年高考语文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懂得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字词”含义;
“字词”变为“意象”去理解古诗词意象之间连接的艺术手段;
“意象”之间独特的连接方式去领悟作品的“意境”,进而揭示主旨。
这反映出目前中学语文古诗词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教师抓名篇名句的记诵较有成效,多将古代诗词课教成古代汉语课,未能根据诗词的特点与写作规律开展文学的教学。
学生学****存在问题:学生多注重名篇名句的死记硬背,而诗词阅读赏析的能力亟需提高。
古代诗词的三大要素
言语意象意境
古人诗歌言、象、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
——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言、象、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言是象的载体
象是意的载体
言、象都是意的载体
从创作角度说:言以明象,立象以尽意;
从鉴赏角度说: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
从领悟角度说: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三个层次
一、从“言语”入手,“寻言以观象”,“得象在忘言”。
二、从“意象”入手,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连接艺术,“寻象以观意”,“得意在忘象”。
三、从“意境”入手,领悟诗词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从“言语”入手,“寻言以观象”,“得象在忘言”。
目前现状是,中小学语文老师通常将古代诗词课教成古代汉语课,或者是古文课。
古人写诗词,“言以明象”,“象以言著”。若只拘泥于“言”,就会“死”于“言”下,无法欣赏诗词的艺术美。故“得象在忘言”。“忘”,即“拘泥”。
一、寻言以观象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思考:“欲饮琵琶马上催”如何理解?
一、寻言以观象
香港轩尼诗道官立上午小学编的《齐来颂诗》第六本P13的译文:
举起名贵晶莹的夜光杯,杯中盛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我们正痛快地畅饮之时便传来阵阵急促的琵琶声,催人出发。但大家还不放下酒杯,有人豪迈地说:“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也请诸位不要取笑,因为自古以来出战的征人,又有几人能平安回来呢?
一、寻言以观象
解答问题的关键是:“琵琶”在古代有何作用。
唐代的流行音乐叫“燕乐”。
《宋书·音乐志》记载:
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六曰龟兹, 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称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