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仁-国学讲稿.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仁-国学讲稿.doc

上传人:小枷 2019/4/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仁-国学讲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膀“仁”国学讲稿芇龙口市实验小学吴晓燕膈儒家思想精华——“仁、义、礼、智、信”,最初由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今天我们学****国学的内容将围绕着“仁”这一主题展开。羆“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这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其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有仁德之心的人也成为大家推崇学****的对象。膃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莇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芅伯夷和叔齐两个人是殷朝末年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他们的宽容和大度就是孔子推崇的。他们曾在孤竹君死后,为了君主的位置互相谦让,都不肯担任国君,竟然一起逃出国去。有这样的胸怀,再来看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愿意宽恕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最终他们也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尊敬。莄在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师任安很瘦世人推重,诸葛亮问世人,“这个人有什么特长吗?世人达到:”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错。”这样可以看出,忘记别人的过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伯夷叔齐能不记旧怨,仇恨就减少了。宽恕是中美德,尤其是在有修养、高尚的人中间是不可或缺的。其实我们常说放过了别人,就是放过的自己。羂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巨著《悲惨世界》中有一段关于宽恕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让穷困潦倒,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乞讨已经不能给他带来温暖与食物,渐渐他失望了,对整个社会失望了。正在这时,一个很有权势的主教收留了冉阿让,给他饭吃,留他住宿,而此时的冉阿让已经让穷困磨灭了人性,恩将仇报,半夜里偷了主教家的银器逃走,很不幸,他的出逃并没有持续很久,第二天他被警察局送回了主教家里。面对这样的冉阿让,主教完全有理由让其付出代价,甚至让他在监狱中度过漫长的岁月,然而他却微笑着告诉冉阿让:“你为什么不告诉警察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