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灵之歌
【摘要】声音是人们享受电影这一综合艺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电影《悲惨世界》通过人声、音乐和音响的有序结合,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电影的抒情性与戏剧性,在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表达了对著作《悲惨世界》中描绘的时代情景与各色人物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醒世意味。
【关键词】声音同期声基调音乐时代特征
悲惨与幸福,不足以描绘全部的人生,但却是现世的极端写照;正义与邪恶,不能够一言以蔽之,唯有实践来让人分辨。《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为我们展现了雨果笔下的法国世界。
作为一部有声电影的巨作,《悲惨世界》将声音作为语言元素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作为蒙太奇的新元素区处理的音响(也作为画面的独立元素)必然会带来一种崭新的感染手法。这种手法能解决我们直到今天都遇到的、但是却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只靠视觉元素是不可能找到任何解决方案的。”①电影中声音的运用帮助观众看到人类与邪恶之间无止境的斗争,人类的本性是纯洁善良的,但通往幸福的道路,却是一段苦难的历程,而这也是电影透过一段段音乐所要传达的主题。
一、以声塑人:同期声的运用
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音乐为《悲惨世界》的展开和结束营造了生动的氛围。导演汤姆·霍珀采用同期声的制作方法,使演员的形体与声音保持连贯一体,电影也因此更加的真实且富有感染力。在电影的开端,水下的世界似乎波澜不惊,然而在水面之上,却是狂风骤雨。囚犯们拼尽全力拉着绳索,任凭水花迎面扑来,整部电影的音乐基调由此出现。唱着不屈的歌曲的囚犯在被法律束缚的牢笼里赎罪,象征着法律的探长沙威站在围墙上俯视着一切。沙威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辛苦劳作的囚犯的形象,在这诉说着人们悲苦命运的音乐中呈现鲜明对比。
法律并不能完全抹煞人心中的罪恶,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恶,最高的法律其实是人的良心。电影《悲惨世界》多次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独唱,以声画结合的形式,在表达人物当下情感的同时,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多次埋下伏笔,一步步引领观众走入影片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开头部分,冉阿让虽然刑满释放,却不得不背负着罪恶的枷锁。前进的路上,以长笛和提琴的演奏作背景音乐,阴郁的乐曲中,他翻越高山,被人殴打,忍受人们对他的冷眼以待,直到一位主教收留他在教堂住下,善良的主教让他重新面对真实的自我。
糅合着小提琴的起伏的乐声,冉阿让在耶稣面前歌唱着,疑惑、忧虑、痛苦、期盼,随着他的歌声慢慢氤氲开来。从自言自语的平静到质疑诉说的激烈,乐声在变化中勾勒出冉阿让贫苦悲惨的过往,他的语言中透出他心中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语言对情感的表现与音乐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可以直接描绘但无法直接表现情感本身,它直接表现的是态度、价值观。”②而在电影里,导演通过将冉阿让的语言与音乐的交融,将他对崭新自由的人生渴望展现出来。这歌声唱出了冉阿让的心声,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的一幕是在8年后的蒙特勒伊,冉阿让摆脱过去,成为当地的市长。然而,当他得知无辜的人即将被冤枉受罚的时候,空旷的工厂里,响起他的歌声。依旧是伴随着小提琴的声音,只是这低沉的乐曲透露出一丝忧虑与疑惑。现在的冉阿让正行走在自己崭新的人生里,但是他却动摇了。此时,小提琴的伴奏如进行曲般行进到高潮,愈发快速的节奏和愈演愈烈的形势相互交织,冉阿让最终在法院里说出了真相,在那象征着正义的朝堂里。
如果说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