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3/11/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具体措施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化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均衡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毋庸讳言,许多地区还仅仅处于低水平的“普九”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当前的目标是在基本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则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统一要求,平均发展,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在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再实现城乡间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更大范围内乃至全国的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下大力气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大批薄弱学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系统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中小学薄弱学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小学
“择校热”、“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影响了我。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包括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工作进度等,使改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对于一时难以改变面貌的薄弱学校,可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或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改造。二是要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落到实处。三是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加大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为学校选派事业心强、有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允许超编调入骨干教师,并在职称评定时优先晋升,允许返聘优秀离退体教师。四是要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要把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任务完全寄托在外部力量作用上。要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