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摘要:改变传统的重接受轻探索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本文从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性思维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多媒体;创新性思维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石,因此学好解剖学非常重要。而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枯燥乏味。另外,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的授课速度快内容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解剖学的学习。那么如何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讨论。一、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非常重要。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讲解解剖学内容应适当联系临床。医学生学习解剖学是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基础,讲解解剖学结构时,适当联系临床。另外每讲完一个章节,提供典型的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病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比如讲完呼吸系统,给出一个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病例;在讲完脊神经,给出上肢外伤致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病例等。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组织知识竞赛。把学生分组,给出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倒立喝水;谚语中如:上山容易下山难等。让学生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动作给人体器官带来的影响。各组累计积分,最后评出各组总分,得分低者上台表演节目。一个学期组织竞赛1~2次。该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在娱乐的氛围中学会灵活运用解剖学知识。二、在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探索,忽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培养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逐步树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科学精髓,开展融探索和设计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三、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的优势多媒体教学除了传统的板书、挂图和教师的讲课外,还增加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助于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CAI课件设计,能克服解剖学传统中的不足,使医学生对人体每个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血供、神经支配等有一定了解,为医学生今后在活体上诊治疾病奠定必要基础。如心脏的解剖及泵血功能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以三维动画和实体录像等形式形象、生动、直接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深奥的理论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且印象深刻。再比如教材中神经传导通路的讲授内容,过去讲授时,由于图谱较为复杂,教师讲授及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形式分解图谱,可直观清晰展现出感觉或者运动传导过程及通路不同位置损伤所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教师讲授过程轻松,效果更好。对学生来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四、发挥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课后布置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以检验实验效果。通过实验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