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doc

上传人:tanfengdao 2019/4/10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本组共10首“古诗词背诵”,让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这10首古诗词,教师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每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诗句的意思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二、。,运用想象,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了解不同类型诗词的写法特点,熟练背诵。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学****本单元的古诗词,将这10首诗词按照“查阅资料,学生自学(大概了解诗意、句意,作者、写写作背景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古诗展示,比赛积累”共三板块,用时4课时。第一板块(1课时)提出单元学****的要求,学生充分自学:(可放在课外预****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字意、句意、整首诗的含义或蕴含的思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写在诗句旁边,以备小组交流时使用。。附:每一首诗词的大概内涵:1七步诗学****目标:1、学****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领悟学****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学****过程:了解作者以及诗句背景。了解诗人及创作经过。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二、深入理解诗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2、跟随“学****向导”自学本诗。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小组间展开交流。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 3、自学: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4、通过学****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5、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三、拓展运用。1、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2 鸟鸣涧学****目标:,体会古诗的意境;;。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学****过程一、了解诗句的背景。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二、批文入情。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总结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学****鸟鸣涧》。2、说说带点词语意思;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三、巩固梳理拓展运用。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3芙蓉楼送辛渐学****目标:,;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学****过程一、解诗题,知作者以及背景。1、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