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降,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内逐渐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国内的资产价格如房价、股价大幅度上升。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来论证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它们本来的联系以及相应的建议。[摘要]升值贬值购买力平价资产价格不可能定律一、引言一种货币的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国商品的购买力;二是对外国货币的兑换率。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内价值的高低是通过购买力来体现的,而衡量购买力的是一般物价水平指数通货膨胀率;货币对外价值是以汇率的形式来表现的。这样货币的内外价值关系便可以总结为通货膨胀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理论界流行的一价定理看来,它们的运动趋势表现出一致性规律。二、背离现象的出现然而,我国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向出现了差异,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质上实行了顶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2002年以后,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开始显现。受到来自各方的不断加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5年我国实施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其后,人民币进入了持续升值阶段。与此同时,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却出现了背离升值的现象。国内的出现了升温的迹象,但国内资产价格开始较大幅度的攀升,主要原因是资产价格的比重偏轻,并未体现在物价指数上。所以,如果考虑投资资产的价格因素,通货膨胀的危险开始显现,人民币对内正在经历一个贬值的过程。对内贬值的另一项证明是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上已是负数。三、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人民币持续升值走势,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西方经济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汇率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罗宾逊夫人等人发现,一国的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后来70年代,经济学家又发现经济增长对汇率的拉动作用。第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双顺差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外汇储备的累积不断扩大。外汇储备的累积,造成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攀升,而人民币难以跟随外币的增加而同步增加,造成外汇市场上的本币升值和外币贬值的现象。第三,全球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人民币的升值除了自身经济增长的原因已外,还有国际经济的宏观背景。 2002年以来,全球的增幅为2~5,而以美元为代表的全球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则高达10~25,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普遍对美元相对升值,人民币也不会独善其身。第四,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持有。在纸币时代,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强,周边国家更趋向于选择人民币作为收款货币,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四、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由于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也变得难以控制。在此基础上,比较近年来我国0、1、2的增速和的增速,我们可以得出,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比,货币供应量都显得偏高。结果就形成了流动性过剩。货币过剩,导致信贷投放高居不下,固定资产投资在信贷支持下有了更强劲的增长,这就直接表现为中国总需求的快增长。总需求长期持续高速增长,最终导致中国及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的上涨。五、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反映出结构和体制矛盾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