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冯小刚:从私人订制到国家订制
“我是业余玩一票。我可以说这辈子绝不可能干第二次。绝对不可能。”
1月19日下午,冯小刚来到梅地亚中心三楼接受央视采访。他一上来就先声明:“我是一个外行。”
大半年来,从拍电影到导春晚,年过五十的冯小刚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在很多人看来,他接下央视春晚总导演的任务是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如今春晚影响力式微,其特殊的语言风格恰恰与冯小刚格格不入。冯小刚本人甚至还针对春晚发过两条揶揄式的微博。
大半年下来,2014年春晚即将跟观众见面,冯小刚也渐渐发现,春晚不是“私人订制”,甚至也不是“大众订制”,它是一个“国家订制”。他强调,这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自己“干了个积德的事,打了个义工”。“领导要感谢我”
7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冯小刚把自己写的发言稿递给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看。他一上来就说:“领导我就不感谢了,领导要感谢我,我是聋子不怕雷……”
张和平心里“咯噔”了一下。“他虽然是对着稿子念的,但大家都知道,话还是冯小刚的话。”虽然觉得冯小刚写得太尖锐了,但张和平转念一想,这话是从冯小刚口里说出来,“他这么说是会被理解的,也是允许的。同样的话换在另外人身上,换在我身上是不行的。这样的话除冯小刚谁敢说?
”
张和平认为,找冯小刚做春晚总导演,看重的是他从胡同里走出来,“了解普通人的想法,接地气。”
冯小刚担任春晚总导演的事情其实从6月初就露出了端倪。6月8日,中宣部领导到央视调研,召集往年创作春晚的团队开会,聊如何创新春晚、办一台大家都喜欢的晚会,更第一次把春晚提高到“国家项目”的高度。
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敏锐地意识到,今年的春晚“会有大变化”。“以往的春晚都说是‘台长工程’,‘国家项目’应该是奥运会开幕式,”吕逸涛说。
很快,吕逸涛就接到了冯小刚被任命马年春晚总导演的消息。
张和平也是最早知道这一消息的人之一。冯小刚接到邀请后就给他打电话,很犹豫自己到底“干还是不干,接还是不接”。
“这不是个一般的活,”张和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事难度很大,是件众口难调的事情,甚至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张和平认为冯小刚当时“可能做足了思想准备”。1月19日,冯小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自己的团队统统认为我有病。”
但在更高的层面看来,冯小刚是一个非常适合当总导演的人。他有名气,比较接地气,有观众口碑。更重要的是,成功执导过带有官方背景影片《唐山大地震》的冯小刚善于把握妥协与坚持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得到观众和官方的信任。
对春晚的邀请,冯小刚拒绝过一次,但央视方面派出了文艺中心主任张晓海充当
“说客”。冯小刚感慨他们派对了人,在他看来,张晓海是“铁哥们儿,认识小20年了”。张晓海告诉他,“上面领导点了你。”
“我一想,包括我的这点名气,都是观众喜欢我的电影而来的。我就做一个件馈这个社会的事吧,当一慈善的事。”“要是原来,能想出八句不重样”
1月17日,春晚剧组道具设计郭建平抱着一堆设计图纸,来到梅地亚中心找冯小刚。
在头一天的第一次内部联排里,冯小刚不停在观众席、监视器和导播间之间穿梭。看到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同一旁的导演于蕾、沈晨交头接耳,并吩咐于蕾做记录。这些问题“全是细节,特别琐碎”。
蔡明表演的小品上场时,在场的央视工作人员和舞蹈演员都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