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立德树人.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立德树人.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4/1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立德树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立德树人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怎样培养人。立德,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树人,树:培养;培养人的意思。立德树人(前辈)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不管立德与树人出处在哪,就教师而言,立德在这里对做老师提出了第一要求,老师要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方可真正培养人。如果是家长,那么立德在这里对做家长提出的第一要求是给孩子做榜样。人人育人即社会也育人,社会(人人)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家庭(家长)、学校(教师)、社会(人人)三者给孩子做出该做的榜样,这其实已经很好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家长、教师、人人都要做出怎样的榜样?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那么我们就要做出什么样的榜样。如果希望获得分数,那么只管应试,只管威逼,只管试题就可以了;我们时不时拿出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昔日自己的优秀成绩,或者拿出别人优秀的成绩,晒在那里就可以了。如果希望获得金钱,那么只管算计,只管吝啬,只管拜金就可以了;我们时不时拿出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支票或者存款,或者拿出别人的财富榜,晒在那里就可以了。如果希望获得权势,那么只管拳头,只管官爵,只管地位就可以了;我们时不时拿出自己的强硬非理一切,或者拿别人的强势压倒所有,晒出“我爸是李刚”就可以了。显然这应该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的是孩子成长为有德之人即“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立德,立:存在。德:德行。存在德行。树人,树:成就。人:真人。成就真人。立德树人(未成年人)存在德行,成就真人。培养的是有德行的人。那么家长就要成为有德行的家长;教师要成为有德行的教师;人人要成为有德行的人。家长要爱自己的家,爱家人,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要懂得感恩有孝道;教师要爱读书,爱运动、爱好多多,当然爱自己的事业,用爱润泽每一个学生;人人遵守起码的红灯停绿灯行,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拥有公民该有的样,遵守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这只是泛泛而谈,当然有待深入,一时不知从何梳理起,脑海中又跳出了我们的“学生守则”,以此为准,不管是否是学生,我们都在“立德树人”!“假如生命再一次开始,让我再作一次岗位选择;我依然初衷不改,挑选教师这一美好职业。甘愿如精卫填海,甘愿似杜鹃啼血;只为新松千尺鲜花万朵,拼将青丝化作满头飞雪。”教师这个职业,可谓有崇高又普通,又古老又新鲜,又清苦有富足,“横看成岭侧成峰”。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深入,历经岁月风雨的淘洗,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那道不尽的微妙与深刻,正转化为全社会认识趋同的磁性。,传统悠久,源远流长。这一风尚,是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优秀内容。宋朝时期,年近40的杨时已经很有名望,但仍孜孜求教。一天,杨时前往请教名师陈颐,不巧陈颐正在睡觉。杨时一声不响站在门外,恭候老师。陈颐醒来时,屋外积雪已近一尺之厚。“程门立雪”的典故,由此而来。在我国,祭天祭地祭君祭亲,还要加上祭师,“天地君亲师”的排位已经司空见惯。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崇尚“右”和“西”两个方位,大学就设在西郊,表示尊崇,固有“西学”之说。民间广泛传颂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语,更表明对教师、包括师傅之尊崇,达到了至高境界。,人间社会纷纷繁繁。不知是否有人从分工日益细密的千行百业中,上朔几千年抑或更为久远的时间去推究,人类最古老的的职业究竟为何。无论怎样,教师这一职业源远流长,资历甚深,应该没有疑问。我国大约夏朝就有学校。《孟子》说:“瞎曰校”。也有古籍说,夏朝已有“痒”和“序”一类的学校设置,但尚未完全确证。有学校自然就有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既古老有新鲜。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向灿烂的未来前方走去。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新的。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能总是仅教一波,或者一个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总是新的。一般而言教学须有教材,但是,滔滔教海,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材。、教育家和有识之士如此重视的灵魂工程师,究竟应当具有怎样的灵魂?新中国诞生前夕,一位教授著文演说,猛烈抨击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在特务横行的白色恐怖中,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派的***,发表《最后一次的讲演》,表示不屈服,最终倒于特务的暗杀血泊中。这位教授称誉诗坛的《红烛》,成为高山仰止的人格象征。当然,这是闻一多先生。朱自清、闻一多两位先生的事迹,早已广为人知,有口皆碑。放眼广阔世界,爱国主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高高飘扬的旗帜。有了爱国主义的维系,国家才能真正披上自己精心设计的国旗的色彩和图案,以自己的本色和个性,在纷繁拥挤的国际间卓然而立。,有充满人间正气时,人们,或者说社会,还希望教师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呢?是否还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