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沙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及时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线索,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59号)、《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处非联函〔2016〕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6〕19号)、《广东省金融办关于〈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粤金函〔2017〕341号)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穗府函〔2016〕48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举报广州市南沙区辖内发生的非法集资有关奖励适用本办法。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均有权对本辖区内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并依法作出处置后,给以相应奖励。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法集资,是指法人、个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第四条举报人可向南沙区行业主(监)管部门、镇(街)、区公安分局(统称:举报受理部门)举报非法集资线索,由该部门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材料进行初审。举报受理部门对举报受理事宜提出异议的,由南沙区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处非办)报请南沙区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处非领导小组),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风险处置”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研究确定受理举报的部门。区处非办复审由举报受理部门提交的举报资料,定期报请区处非领导小组审定奖励标准、确定奖励(补贴)名单。区财政局按照区处非办转交的审定材料和名单拨付奖励(补贴)。第五条举报受理部门应向社会公布本部门举报奖励联系方式,举报人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信、走访等方式进行举报。第二章奖励条件第六条举报奖励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举报人提供实名、联系方式,对举报事实有基本的线索和证据;(二)举报内容事先未被有关部门掌握;(三)举报线索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举报奖励范围:(一)举报奖励的初审(受理)、复审、审定部门工作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或其授意他人的举报;(二)举报线索已进入行政处理或刑事立案程序;(三)举报人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四)举报人已因举报事项在其涉及的其他刑事案件中被认定为立功;(五)举报的违法事实与线索已经新闻媒体、网络信息等公开报道和披露的;(六)匿名举报的;(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情形。第八条举报奖励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同一事实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给予最先举报人。其他举报人提供的举报内容对案件查处有帮助的,可酌情给予奖励。(二)两人以上(含两人)联名举报同一事实的,按同一举报奖励,奖金由联名举报人集体领取、自行分配。(三)同一举报人在各级或区内多个举报奖励部门举报同一事实,由承办部门奖励,不予重复奖励。(四)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举报,可不受区外是否给予奖励限制,可按本条前三款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