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侗锦织造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侗锦织造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19/4/1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侗锦织造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侗族织锦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其中以湖南通道侗锦保留与传承最为完整。由于此地水陆交通不便,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较少,使当地经济文化生产相对落后,从而使得通道侗锦技艺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完好齐全的保存至今。其精湛的编织工艺、独特的民族图案及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我国民间织锦技艺中的一枝独秀,因而引起民族、民俗、民艺以及艺术设计等相关学者和海外人士的浓厚兴趣和青睐。一、侗锦织造艺术特色侗锦织造主要有素锦和彩锦两种,由于侗族没有族群特有的书写文字,织锦上的图形语言便成为记录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与展现当地人们对自然和生活无限追求与想象的重要载体。侗锦图案构思精美,独具民族特色。其表现内容则多以反映自然界的事物、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侗乡风情以及当地流传的历史神话传说。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灵动情景以多变的编织技法,独特概念的直线型几何化图形图案,再加上高度概括、抽象和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透出浓郁的侗族传统和生活气息,表达侗族人民的历史、信仰、生活及情感特点,展现出高尚、优美、朴素与细腻的艺术风格,与此同时也是传承侗族人家对待女儿出嫁的不舍情感的重要表达物件,透过织锦能看到过去勤劳的侗族女性的生活情感与岁月痕迹,突显出侗锦的独特美学与对大自然的敬畏。一织造构成形式密满长期以来侗族人民喜聚居的生活方式,通常在一个侗寨就有小的由几十户组成,而大的村寨则有成百上千户挤居在一起,在住户与住户之间紧密相连,两户之间屋檐相隔只见一线天日,整个村寨内户户相连的通道狭窄。聚居生活产生的建筑空间美学观念对侗锦织造的女性审美观念养成影响很大,在侗锦整体构成形式中,织女们生活起居的聚落环境影响下的审美习惯以及侗族妇女们温柔内敛的性格在侗锦作品创作生产过程中自然呈现密满、规整、规律的整体构成形式法则。二描绘题材丰富,织工细腻侗锦长期以来的织造过程中,不论是素锦还是彩锦其描绘题材多以选取当地的自然元素、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和美好愿景等为主要表达对象,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取向和生活美学。织女们将这些主题通过简化处理成可编织的纹样,图案构思精美,独具民族特色。纹饰运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景物纹等。在众多的纹样主题表现中,内涵精神传递都离不开以下三种情感诉求一是传达生命起源和祖先崇拜收稿日期的观念;二是传达情感,歌颂情爱,强调生命繁衍心理;三是表达纳福求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侗锦通过织女们精湛的织造技艺、细腻的编织工艺精工而成,影响深远,尤其是传统黑白双色编织而成的朴素典雅又技艺精湛的素锦最为突出。三选材用色独具风格在侗锦制作过程当中所选用的材料和色彩呈现别具一格。在选材上,由于侗族聚居地气候相当舒适,雨量充沛、春少霜冻、夏无酷暑、秋无苦雨、冬无严寒,民众则选取适合当地气候种植的棉、蓝靛以及其他富含纤维可用来纺纱织布的植物资源[1]。侗族先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利用棉、麻、芭蕉等植物纤维来纺纱织布,直到如今侗锦织造选材依然保留了采用天然的植物纤维进行加工以及植物染色后再进行艺术创造。在色彩呈现方面,长期以来侗锦设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民众生活状态和群体审美特征。侗族人民一直以聚居甚至挤居的方式生活,侗寨深灰色的瓦片以及建筑木质板材搭建的墙面常用桐油饰面以防腐防虫处理,而桐油遇雨水导致木板颜色变深变黑,再加上建筑密集,院内屋里光线幽暗的生活环境色彩,在以黑色纱或蓝色纱与白色纱织作的素锦中静静绽放。素锦用色单纯,大多是用单色或两色,色调处理常有以浅地深花或暗地亮花两种,整体色彩十分素净,幽深温和,有的甚至偏低调深沉,体现了侗族人勤劳朴素,质朴的人生哲学和清清白白的处世观[2]。二、侗锦织造现状传统侗锦织造通常都是在斜织机上编织完成,工具使用在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余志》中有记载布刀者,峒人织具也。峒人不用高机,无箸无枝,以布刀兼之[3]。根据1958年设立的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侗族斜织机的侗文拼写为,发音为耸求。这是一种既可以制织素织物,又可以制织显花织物的织机[4]。也就是说侗锦中的素锦和彩锦都是出自侗族斜织机,其独特编织工艺和文化内涵则是侗族历史的见证和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现代生活理念的改变,侗锦艺术的保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侗锦从业者的老年化现象凸显外出求学和打工带来的劳务输出以及当地民众审美和消费观念改变,导致了相当程度的织造技术传承断层。笔者在通道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正值少年或青壮年女性没有时间或兴趣学习与制作侗锦,大多已经无法叫出织锦中正确的纹样名称。以侗锦国家级技艺传承人粟田梅的侄女在深圳打工放假回来探亲访谈为例,她说我不会,现在年轻人很少会织了,原来织锦主要是家庭条件不好,需要织锦来用,现在大家都不用了,也就没有学织锦了[5]。即使作为婚嫁必备品也可以通过购买得以实现,无需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