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测量单元内容:1、 毫米、分米的认识2、 千米的认识3、 吨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实践性比较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贡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数学思考: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问题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根据物体的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单元教学措施: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 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3、 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1、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2、 T米的认识:3课时3、 吨的认识:2课时西果园中心校电子备课教案教学课题测量教学目标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2、 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3、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根据物体的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吨和千克的进率及换算。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的质量观念,应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以及应用吨来正确表示物体的质量。教学准备多媒体、尺子、练习本课 吋8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解读教学调整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情境引入,调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动学生积极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性,培养了学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生的估测能验证。3、 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丁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4: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力。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引导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测量、观察、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思考,自己发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现问题,从而一份也就是每•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引出“毫米”,介绍边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认然后,请学生在口己的尺子上再指指1毫米识新的测量单有多长。位。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 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 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 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