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文笔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修改.doc

格式:doc   大小:646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笔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修改.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4/14 文件大小:6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笔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修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铁三局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TJ--4标段文笔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 ***段预报 ***突出危险性预测 《标准化管理手册(试行)》;2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办法;3《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4《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5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规则和条例;6现场踏勘收集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他地区性条件等资料。7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文笔山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云南段)工程TJ4标段文笔山隧道,起讫里程DK1124+496~DK1132+280。,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7784m,起讫里程为DK1124+496~DK1132+280,线路为人字坡,全线位于直线上。隧道最大埋深约265m,洞身有4处埋深较浅段落,最小埋深约18m。隧道设置横洞二座,其中一号横洞位于DK1126+300右侧,长548m,横洞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为58°,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二号横洞设置于DK1130+500线路右侧,长976m,横洞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为65°,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宽)×(高)。隧道进口距最近的机耕道800m,交通较差,隧道出口附近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隧道各级围岩长度及所占比例分别为:Ⅲ级围岩总长度为1305m,所占比例为17%;Ⅳ级围岩总长度为3380m,所占比例为43%;Ⅴ级围岩总长度为3125m,所占比例为40%。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和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和三台阶法施工,Ⅴ级浅埋和富水段采用CRD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N2)泥岩、二叠系中统龙潭组(P2l)页岩夹炭质页岩、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组(P2β)玄武岩、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灰岩、二叠系下统倒石头组(P1d)泥岩夹砂岩、铝土岩、中上泥盆统(D2-3)灰岩,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1c)砂岩夹页岩、筇竹寺组(∈1q)页岩夹砂岩、渔户村组(∈1y)灰岩夹硅质岩,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白云质灰岩夹灰岩。,构造运动频繁,各时代的海陆变迁及岩相变化较大,断裂构造尤为发育;隧道区主要由南北向的压性断裂及同向褶皱组成。沿断裂带两侧地层产状紊乱,小型褶曲比较发育,部分地带岩层直立或倒转,对隧道影响严重。现将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构造形迹按里程简述如下:1断裂1)磨盘山水库-大龙潭断层:为正断层。断层产状N53°W/60°SW,两侧地层为:SW盘为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组、NE盘为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组和下统栖霞茅口组;结构面新地层覆于老地层之上,总体形态呈舒缓波状,岩石破碎,沿线见构造角砾岩,该断层与隧道轴线(里程:DK1126+033)呈大角度相交,较有利于隧道穿越。2)象山—大龙潭断层:为正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分布。断层产状N24°W/65°SW;两侧地层为:NE盘为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组、SW为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组和下统栖霞茅口组;结构面新地层覆于老地层之上,总体呈舒缓波状,断层带沿线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