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初译与再译文学切磋.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译与再译文学切磋.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19/4/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译与再译文学切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经翻译,本就包含文学构思和语句字词的斟酌与切磋。从佛经的初译草创,至再译求精,既是佛学深入中土日久,佛义渐明的过程,也是佛学日益华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两种源流的文学彼此影响。因此初译至再译亦是文学的深入切磋与交流,致使僧士间思想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诗歌音韵探讨更为深入。一、佛经翻译中的分章注释与儒生注经集传等的交流早期安世高善《毗昙》学,于译经时随文讲学。其后严浮调依其规模,分章句疏释。这种体裁对于后来的注疏影响很大。《出三藏记集》九晋道安《四阿含暮抄序》云又有悬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出三藏记集》七道安《道行经序》云余集所见,为解句下。都是随事数文句作为疏解。道安所用的体裁,更突出于严浮调的分章句疏释的方法。《出三藏记集》十载其《十法句义序》曰昔严浮调撰《十慧章句》,康僧会集《六度要目》,每寻其迹,欣有寤焉。然犹有阙文行未录者,今钞而第之,名曰《十法句义》。若其常行之注解,若昔未集之,贻后同我之伦,傥可察焉。道安承袭严浮调的方法,续取前任已注解或未集之事数篇目,释其义旨。曰钞而第之,是逐条注释的意思。同时晋泰元二十一年竺昙无兰次列三十七品,条释各经不同文字以供比较。三昧、四禅、四谛附之于后。《出三藏记集》卷十序文曰序二百六十五字,本二千六百八十五字,子二千九百七十字,凡五千九百二十字,除后六行八十字不在计中。此书合列经文,有似会译。而分列事数,取一经文为母,其他经事数列为子,虽然并非注疏,但也出自严浮调的方法。此后僧人文士于佛经的会译子注,大致皆延续这种方法。汉代儒生注经、集传,魏晋以后评诗文兼及论人论事,及至唐以后的诗歌纪事,宋以后的诗话,与这种佛典的释义合辑、分列事数等文本方式有着相互影响的渊源关系。译经初期,往往随意性强,且较为粗陋。如僧祐所论曰义之得失,由乎译人;辞之质文,系乎执笔。善胡义而不了汉旨或明汉文而不晓胡意;……所以旧经文意,致有阻碍,岂经碍哉?译之失耳。由此有不少佛经往往经过多次翻译。如魏晋最盛行的佛教经典《首楞严》,有多种译本,据支愍度《合首楞严经记》,曹魏时期支谦嫌支谶《首楞严》中多胡音而亦译《首楞严》。至两晋时,支法护亦曾出《首楞严》。又如前秦建元十八年383年时,有罽宾沙门耶舍译《鼻奈耶经》,道安有序曰岁在壬午382年,鸠摩罗佛提赍《阿毗昙抄》①、《四阿舍暮抄》来至长安。又其伴罽宾鼻奈②讽《鼻奈经》甚利,即令出之。佛提梵书,佛念为译,昙景笔受,凡为四卷③。讽《鼻奈经》甚利,即令出之,是重译或重出此经。再如建元十九年时,尸陀槃尼所撰的《阿毗昙毗婆沙》,有罽宾沙门僧伽跋澄讽诵之,赵正乃请出,罽宾沙门昙无难提笔受为梵文,弗图罗刹译传,敏智笔受为秦言,赵郎正义,共十四卷,称为《十四卷毗婆沙》。苻秦溃败后,僧伽提婆东行至洛阳约385年,汉语更为娴熟,又与法和对僧伽跋澄所译《毗婆沙》重新进行翻译,著《毗昙》。二、支谦整理前译黜胡音早期的译经,同本异译者甚多,水平良莠不齐,条例释义不尽相同,甚至出入较大。而且词质多夹胡音,已不符合汉魏之后文风渐趋巧丽的形势。因此,佛经的再译、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支谶所译,即语言质朴且多杂胡音。汤用彤认为,支谦整理前译之经,黜胡音,首开会译之著,其实在支谦之前,已有会译的兆端。会译之法,最初似出于汉代讲经之法。安世高不能用汉文撰述,道安谓其所撰《四谛口解》诸书,口解者,必另有人笔录。安世高译经,兼依事数,条述其义。弟子因先记事数译文,下列其口义。故已有本末母子之分。浮调《十慧章句》、康僧会《六度要目》、道安《十法句义》等均沿用此法。到后来,经典异议颇多,就有了会合诸种译本加以比较的必要了,因而称之为会译。会译,盖始于集引众经,比较其文,以明其意!《出三藏记集》卷七载支谦合《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佛说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经》、《佛说总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三本经。支谦所译《微密持经》现存,其末有曰佛言是法之要,名《无量门微密之持》,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当奉持之。译文有注曰二本后皆有此名,并不列出耳。支谦合此三本,以《陀邻尼经》列为大字正文,所谓上本,以其他二本为注,所谓下子也。支谦注《了本生死经》《出三藏记集》云谦所译;《贞元录》云谦自注,恨前人出经之朴质,而加以修改。支谶所初出《道行》,而支谦重译为《般若小品》,又改支谶《首楞严经》及维祇难《法句经》,更注重经典文字之出入,称为会译之作。支谦本胡僧,入华后受汉文化熏陶日深,或译或注,语言皆由质朴而向华密发展。《出三藏记集•支谦传》载谦……博览经籍,莫不究练,世间艺术,多所综****支愍度《合维摩经序》谓支谦博通古今,研几极玄。胡僧深厚的汉文化造诣,正是胡汉文化融合、文学切磋之有力佐证。三、道安主持会译的文学切磋道安承安世高之禅数与佛图澄之般若,兼善内外,又长期资助、主持译事,虽不通梵语,译经多直译,然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