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项目.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项目.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4/1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项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摘要]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它蕴藏着潮汕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现代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影响,铁枝木偶戏演出市场日渐肃条。多数铁枝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这种传统技艺,致使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出现断层,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幸得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出台了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再加上一些技术性较高、觉悟较好的艺人的积极授徒,年轻一代主动学****使得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突显其效,呈复兴之势。[关键词]铁枝木偶戏;保护;传承潮州�F枝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它蕴藏着潮汕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亟待发扬光大。一、潮州铁枝木偶戏的历史、艺术特色及面临的危机潮州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俗称“纸影戏”。它源于南宋,700余年来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最早的铁枝木偶戏是从皮影发展而来的,因造型有点近似剪纸,且在人的操纵下栩栩如生地表演节目,故称”纸影戏”。清末至20世纪初,潮州一带的纸影戏班纷纷参照当时的戏剧舞台,改用绣帘作为幕布,台上再摆上小桌子小椅子等表演道具。偶身改为用木头削制,并穿上特制的戏服,表演潮剧曲目。木偶是由三根铁枝操控,所以近代另定学名为“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班大多数是由家族成员组成,大班有十几个人,小班只有五、六个人。戏班演出时要先搭建临时舞台,台上铺着草席,戏班人员于舞台幕布后盘膝坐于草席上。表演时,有的戏班人员操纵木偶,有的负责伴奏,有的负责演唱,或有的边操纵木偶边演唱,也有伴奏兼演唱的,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配合极其默契。潮州铁枝木偶戏的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动作技巧,表演过程中还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较高难度的操纵技艺。上世纪80年代,潮州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盛极一时。当时每逢传统节日或各乡各里的民俗活动日,都常见潮州铁枝木偶戏的身影。木偶戏班每次演出,都会吸引不少男女老少把舞台前挤得水泄不通。操纵者为了博得观众的好评,总会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最精湛的操纵技艺展示出来。他们在台下经常苦练、改进并创新木偶的操纵技巧。很多木偶表演的特技动作,如“攀梯”、“吃火吐纸龙”等就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民俗活动中受邀更多的是潮剧团或现代歌舞团、小品团体等,再加上各种影视节目、媒体资讯、网络信息的冲击,人们在对新生事物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再也无暇顾及昔日备受青睐的潮州铁枝木偶戏了。潮州铁枝木偶戏演出市场日渐肃条,艺人的收入较低,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另谋他就,当接到演出邀请时才临时组团赶赴表演。这样一来,平时缺少操纵技术的训练,演出时又没什么人欣赏,表演也就流于应付,因而一些较高难度的表演技艺都面临失传,更别提能推陈出新了。而且更严峻的问题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艺人的后代都不愿继承这种传统艺术,潮州铁枝木偶戏表演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二、各级党政文化部门对潮州铁枝木偶戏的保护措施潮州铁枝木偶戏艺人老龄化,后继乏人,艺术断层这一现象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各项措施对潮州铁枝木偶戏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成立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