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爱耳日_节日庆典全国爱耳日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舰孕产期保舰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舰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我国耳病流行概况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地方并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