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化学院
李其荣教授
前言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这段历史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本课程从现代化的视角来阐述世界近代历史的演进、嬗变过程。
如何确定世界史体系?
西方史学界坚持“欧洲中心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西欧中心观”的根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文化形态史观
汤因比:《历史研究》
在国际学术界,最早系统提出以“全球史观”撰写世界历史的是巴勒克拉夫,他1955年出版论文集《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1978年出版《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
1949年,周谷城:《世界通史》
1962年,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4卷本)
1991—1994年,周一良、吴于廑:《世界史》(6卷本)
20世纪80年代,罗荣渠提出“现代化史观”,著作为《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
南京大学关于现代化研究的成果
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
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陈晓律:《战后发展理论研究》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
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没有发现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撰写的《世界近代史》。本课程就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进行的一次尝试。
国内几种流行的世界近代史教材
“吴齐本”:《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斯德主编:《世界史》(3卷本,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世界近代史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500—1780年,世界现代化的起源和准备时期,其基本特征是瓦解农业文明
第二阶段:1780—1860年,第一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是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大转变过程
第三阶段:1860—1900年,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工业化和现代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并向周围地区扩散
第一阶段:1500—1780年,世界现代化的起源和准备时期
现代化启动的必要条件是商业资本主义对农业文明的冲击。
但是,商业资本主义并不必然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转换。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业游离于社会主体结构之外,有它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价值体系。
其他文明结构中,城市和商业都被包在这会主体结构之内。
15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的西欧
经济上:商业资本、大西洋贸易兴起、海外扩张
政治上:王权兴起、中央集权化
思想上: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文艺复兴
国际上:列国争雄
基本条件:早期城市化、早期商业化、早期工业化、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