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木拱桥.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木拱桥.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9/4/2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木拱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福建省两地。福建、浙江地处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山高林密、谷深涧险、溪流纵横,为木拱桥的建造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原料,使造桥技艺得到了长远的流传与发展。在中国现存木拱桥不足100座,在浙江省泰顺县境内有15座国家文保单位的木拱桥,福建省宁德市境内有54座。木拱桥由桥台、桥身(包括拱架、桥面)、桥屋组成,有单拱、双拱和多拱之分,桥身如同彩虹,故又称“虹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选桥址选择乡村水尾,从村“风水”角度出发,同时考虑桥址两岸有坚固岩石供砌筑台用,尽量要选择两岸较窄处,减少桥拱跨度。建桥台是在溪边岩石上用石块筑筑或在岸边平地做船形墩。测水平测采用竹醒上水平法,将毛竹劈成两片,之后在竹片内装水,调节每根竹片高低取得水平。造拱架即先架设三节苗。在砌好牢固的桥堍后,安装三节苗底座,将制作好的三节苗斜苗起吊放置在水架柱上,并在斜苗的上端安装垂直于桥跨方向的横梁,之后吊装三节苗平苗,将三节苗平苗打入大牛头中,从而完成木拱的三边形木拱架,形成第一系统。完成三节苗后,在三节苗垫苗石左右两边立将军柱,将军柱和三节苗斜苗形成一夹角,接着铺设五节苗。将五节苗垫苗木置于将军柱和三节苗斜苗的夹角处,上五节苗上斜苗及上小牛头,在上斜苗的上端安装五节苗的上小牛头,完成第二系统。上剪刀苗即用两根原木交叉相嵌而形似剪刀,有一组或两组的做法。立马腿是在横梁下方用左右各一根短木插扦于下小牛头上,然后横梁木左右各一根杉木插入将军柱。架桥屋多为四柱九檩穿斗式结构。盖完屋顶,做好神龛,钉好挡风雨板,整座桥的建造就基本结束。木拱桥建造设备有:水架柱、天门车(手绞车),都为木制。伴随着木拱桥从动工兴建到完工的整个过程,产生出一系列文化民俗活动,有择日起工、置办喜梁、祭河动工、上梁喝彩、取币赏众、踏桥开走、上喜梁福礼、完桥福礼、安置神龛等。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可追溯到距今900年中国北宋时期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到了明清时期,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中国南方的福建、浙江等地广泛流行,且工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明代陈世懋在《闽中疏》中感叹“闽中桥梁甲天下”,清代周工亮也在《闽小记》中描写:“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体现了木拱桥在建筑艺术上的精美。木拱桥既变溪涧为通途,又可供人们乘凉歇息、躲避风雨、观光游览的胜地。桥屋置神龛可供人们祭祀神祗,表达了建桥者和民众祈盼风调雨顺、国泰、大吉大利的朴素愿望,因此木拱桥成为当地民众信仰精神的寄托,也是造桥技艺得以延续的源泉。桥为桥匠所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多在家族内部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目前已确认的传承世家有浙江省泰顺县董氏造世家、福建省寿宁县徐、郑氏造桥世家、屏南县黄氏造桥世家、周宁县张氏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