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北洋追风技术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44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洋追风技术报告.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4/23 文件大小:2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洋追风技术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学校:天津大学队伍名称:北洋追风队参赛队员:李镜亮赵宇李义带队教师:孟庆浩教授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参赛队员签名: 带队教师签名: 日期: 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3 3 4 10第三章算法仿真 13 13 14 17第四章信号检测及循线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 () 26第五章总结 : 29参考文献 31附录A “经验反馈控制”仿真程序源代码附录B 循线控制算法程序源代码致谢 第一章引言 能够参加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北洋追风”组成员感到非常荣幸,参赛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投入了不少精力。一个好的工作集体必然要有恰当且有效的分工,在本次大赛中,“北洋追风”组的成员赵宇和李义主要负责程序软件方面的调试与仿真;小组成员李镜亮主要负责硬件电路的设计;针对控制算法,小组成员进行了共同讨论。整个小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在孟庆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智能车的制作。具体制作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3月2号到4月初。参加培训会后,我们主要进行了资料查找、熟悉单片机以及传感器选型等前期工作,并在一开始就将目标选定在光电传感器上,D的检测方法。在文献〔1〕和〔2〕中,详细阐明了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并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检测方法。基于此次比赛的检测要求,我们选定了型号为TCRT5000的传感器,并就其数字和模拟输出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电路设计。第二个阶段,从4月初到6月底,主要进行了各部分电路的搭建与程序调试。我们完全采用了组委会提供的MC9S12DG128开发板和MC33886电机驱动芯片,设计并制作了电压变换电路与电机驱动电路,编写了AD转换与模糊路径识别程序。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发现模糊算法增加了程序的复杂性,降低了实时性,较难达到控制要求,所以决定放弃此算法,而采用数字输出式传感器以及经验控制算法。同时我们还就传感器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最终采用了“W”型布局。第三个阶段,从7月初到参加比赛,正是暑假期间,可以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制作中。我们做好整个系统后,根据智能车的运动状况对程序进行了一遍一遍的修改与调试,并对硬件电路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取得了快速性与稳定性的协调统一,最终完成了智能车的制作。本技术报告的正文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智能车的硬件与安装,包括电路设计以及机械安装。具体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检测相关模块的设计,如所采用的测速系统、黑带检测方法及传感器布局。第二部分是开发板外围电路的设计,如电源管理模块,单片机与传感器电路的接口等。主要介绍了自行制作的集成以上电路的电源驱动电路板的设计及其安装固定。第三章主要介绍开发工具、算法仿真及调试过程。第四章主要介绍基于HCS12控制软件的主要理论、算法说明及代码设计。第五章为报告总结,概括说明模型汽车制作过程中的整体情况和各项技术指标,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感知导引线相当于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自动寻迹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GV—auto-guidedvehicle)系统,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判断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在本次比赛中采用一定宽度的白色纸作赛道,与白色有较大反差的黑色线条作引导,这就需要我们使用传感器感知此导引线以使车模实现自动地按路径行进。实现智能车的视觉功能有多种方式,我们认为针对此次比赛大体有以下两种方案:1)D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和识别。我们认为此种方案不适用于小体积系统,具体识别过程还涉及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识别等步骤。此种方法虽然有分辨率比较高,对路面的信息处理准确等优点,但对硬件处理速度和软件算法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实时性欠佳,且成本较大。2)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进行路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