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
文档名称:

江油师专简史.doc

格式:doc   大小:166KB   页数:1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江油师专简史.doc

上传人:小点 2019/4/23 文件大小:1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油师专简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史(征求意见稿)目录潜龙勿用(1917-1949) 1溯本清源 2爝火不熄 5见龙在田(1950-1998) 8江油师范学校(1950-1998) 9建国初期 9曲折发展 13文革岁月 20改革开放 28江油幼儿师范学校(1960-1998) 53创校之初 53文革岁月 60改革开放 62终日乾乾(1999-2009) 80或跃在渊(2009—) 96参考文献 100潜龙勿用(1917-1949)典出《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喻君子韬光养晦,等待时机。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其“民主”与“科学”精神,加速了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的步伐。1917年,“龙绵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在“教育救国”、“教育新民”的使命意识激励下,学校师生在战乱不断的环境中奋发图强、苦心经营,历经龙绵师范、小学教师寒暑假讲****会、江油简师、江油县立师范,薪火不断。溯本清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906年2月,江油知县奉命将匡山书院改为龙郡中学堂,是为江油地区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式中学堂。民国建立后,龙郡中学堂更名为龙安联合县立中学。县一级的登龙书院、青莲书院等,均改为小学堂。此外,城乡还有若干义学与私学。民国时期实行新学制,学堂均改称学校。清末初设小学堂时,尚无师范学校毕业生。为应急需,1904年,江油县劝学所按清政府《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建立江油县师范传****所短期培训,将原来教过蒙馆的廪、贡、附、增、监、童各生,授以新学,然后充当小学教员。后来,在各小学堂或中学又附设教员讲****所和简易师范班,培养小学、初中老师。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先后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等文件,对师范学校的编制、学生入学资格等问题作了规定。民国时期的川西北,偏僻穷困,教育也比较落后。江油以其商业发达,水陆交通方便的优越条件,各类学校设立较早。在社会动荡办学困难的情况下,仍不乏进步的教师和有志的青年,热心教育,奋发图强。地方商学各界尤多有识之士,为桑梓兴学,尽兴资助。因而江油的教育,可谓起步较早,公私并举,规模可观,为青少年入学,大开方便之门,在川西北一带,处于前列。但是,师范教育却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自1904年起,在一些小学和中学附设了师范讲****所和简易师范班,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对专业教师的需求。1917年之前,江油地区仍无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培养初中、小学师资。1917年春,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驻防绵阳、三台一带的川军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决定由龙安府和绵州所辖的江油、彰明、平武、北川、梓潼、安县、罗江、德阳、绵竹九县集资在江油创办龙绵联合县立师范学校,以原龙安联合县立中学为校址(即江油县武都镇,今武都长钢四厂二万八处)。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于龙安府和绵州所属各县拨款,同时田颂尧还将自己辖区内的一些庙产如圌山、观雾山、匡山书院的土地约三、四百亩拨给学校,以田租为办学经费。校长由田颂尧任命,教师来自龙绵九县。首任校长为邓叔之。学校实行公费,包干学生伙食,并实行奖学金制度。龙绵师范自开办起每年招生一班(也有间招情况),至1932年停办共计招生十二班。1928年之前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五年。1928年,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实行新学制,分前期师范和后期师范,学制均为三年。前期师范招收高小毕业生,后期师范招收初中毕业生。学校主要开设有伦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国文(古典文学)、近人白话文选(现代文学选鲁迅、郭沫若、胡适等人的文章及小说)、算术、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动物、植物、矿物、本国历史、外国历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英文、体育、美术、音乐等二十多门课程,后又加设了公民课程。龙绵师范当时所招学生,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子弟,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军阀混战的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具有开展革命活动良好的群众基础。而大革命时期,龙绵师校校长是成都高等师范毕业的刘伯华。他治学严谨,思想开明,信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先后担任教务长的张秀熟、章璞、姚次恭都曾是马克思读书会的成员,后来又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的教师也大多是北京大学、成都高等师范等省内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都曾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普遍比较进步。因此,龙绵师校的革命空气十分浓厚。因此,学生中谭德政、邹风平、赵楷、刘景素等人,后来成为了川西北乃至全省革命事业的领导者,从而铸就了龙绵师范川西北,乃至四川地区革命家摇篮的美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当局不满师生的爱国活动,又筹措不到足够的办学经费,龙绵联合县立师范学校于1932年2月停办。在15年的办学过程中,龙绵师范为原龙安府和绵州地区培养了许多小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