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漆线雕校本课程的传承与创新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心小学黄少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是维系两岸同胞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闽南地区与台湾同属闽南文化圈,加强闽南地区的闽南文化传承教育,是加强闽台之间的文化认同的最好途径。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对更好地保护闽南文化、传承闽南文化、发展闽南文化是一个极其积极的信号,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影响将是极为深远的。保护闽南文化、传承闽南文化、发展闽南文化,这三者是一环扣一环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传承的同时也为更好地保护。因而,做好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重大的。漆线雕作为闽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自清康熙年间漆线雕在闽南民间便广为流传,一些精品成为达官巨贾、大寺大庙的珍爱,后因工艺原始,流程复杂,技法受民间密传之影响,几度濒临失传之险。而张坂镇作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中心枢纽区域之一,传承了漆线雕艺术在民间独有的历史积淀,我校决定开始把漆线雕作为校本课程研究始于2015年年初,一开始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我通过一段长期的走访和跟踪学习,逐步了解漆线雕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图1漆线雕艺术校本课程封面手法,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积累,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么伟大的民间工艺决不能单单靠现有的手工艺人,而更应该让其走进校园,让更多孩子认识和意识到传统工艺的精美和传承的重要性。搜集资料阶段之后,我便着手开始编撰漆线雕校本教材,万事开头难,如何编出一本实用又有趣的校本教材是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问题。首先,漆线雕校本教材的研发,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教材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形成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并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漆线雕校本教材的研发,正是可以适应闽南乡土文化课程的需要,真正把这一“规定”落到实处,以适应并推进新世纪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其次,漆线雕校本教材的研发,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对开辟课堂主阵地,推进闽南文化的有效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传统漆线雕的纹样多图3漆线雕与闽南古建筑开关板图2学生参观漆线雕工厂数以中国传统纹样为主,虽然精美,但无三五年真正的功底是无法达到其工艺水准的,可小学生目前还处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阶段,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所以,漆线雕校本的大基调我把它定位为“玩”和“赏”,在玩中学,在学中赏。逐步由浅入深了解漆线雕的整个制作过程。为了实践校本课程内容的可行性,我先后多次联系了本地的漆线雕工厂,组织了将近80多人次的实地参观、实践活动,特别是实地制作漆线雕环节,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热情是我意料之外的,他们对于漆线雕的认真实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