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精打细算说算盘.doc

格式:doc   大小:1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打细算说算盘.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9/4/25 文件大小:1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打细算说算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在还有人用算盘吗?除了个别的专业财会人员,算盘恐怕没有人再用了。早在20年前,它几乎是居家必备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历史久矣,据说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中国人的几个手指头噼里啪啦算了上千年,都是用的这几个算盘珠子。算盘的规格,呈长方形,四周由木条为框,内有轴心,俗称"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端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子运算,谓之珠算。珠算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算盘过去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十分广泛,不仅商家必备,普通家庭也几乎都有一个,理财算账,凡是与计算数字有关的事情大多离不开算盘。老人打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手指上下齐飞,运算速度不亚于笔算,得出的结果准确无误,看人家打算盘,那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打一手好算盘曾经是一些买卖人的立业之本。听老人讲,建国前年轻人学做买卖,有两个必要的条件:写一笔好毛笔字,打一手好算盘,是求职谋生的基本条件。自古以来,算盘总是用来算钱的,也正因为如此,算盘还通常被中国人用来寓意招财进宝。比如说,人们时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当然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古代中国小孩挂在脖子上驱凶避邪的百眼筛上,除了有剪刀、发簪、镜子之外,其中的算盘也是一种象征富贵的吉祥物。 算盘的历史渊源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人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