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9/4/25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时间2010年9月9日课题5 古诗两首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教师吴炳贞参与教师陈敏华、叶美凤、林秋美、张苏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资源准备农远课件教学过程资源应用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生自主发言)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放映庐山录像课件出示学****任务(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出示小练****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______,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1、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2、配乐朗读。五、感悟写法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七、作业: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播放庐山的风景录象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庐山,哪位同学给我们来背诵一下?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二、初读诗,学****生字三、学****古诗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2、用上节课的学****方法学****这首古诗。(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3)合作学****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4)汇报小组学****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四、品读欣赏,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课件出示诗人简介播放诵读录音课件出示:交流感受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五、感悟写法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六、巩固练****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