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椎管内麻醉的相关问题与并发症.ppt

格式:ppt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椎管内麻醉的相关问题与并发症.ppt

上传人:qujim2013 2013/12/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椎管内麻醉的相关问题与并发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椎管内麻醉的相关问题与并发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苏帆
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骶管腔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优点
阻断伤害性刺激上传,减少手术应激反应
相对经济实用
避免全麻如返流误吸、恶性高热、气管插管并发症。
术后可提供良好镇痛,从而可减少心肌缺血、肺部并发症、TURP综合征
有助于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减轻术后高凝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国内应用现状
椎管内麻醉和镇痛是公认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区域麻醉方法
一般综合医院达60%-70%,大医院50%
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对生理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也会导致一些意外及并发症,有些难以避免,有些则因失误所致
椎管内麻醉相关问题
麻醉方式选择
技术操作
药物应用
麻醉方式的选择
选择的依据(循证医学证据)
选择的理念(应激反应调控)
选择的动机(医疗需求)
有禁忌证
椎管内麻醉禁忌或相对禁忌证
低血容量
穿刺部位感染
菌血症
低凝状态及凝血功能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别是脊髓或脊神经病变、颅内高压
脊椎外伤以及严重腰背痛病史患者、脊椎畸形患者
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小儿不合作者
抗凝药物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
围手术期应用肝素已很普遍
外周血管手术、冠心病介入治疗或心梗等进行抗凝治疗已成为常规
此类病人进行手术时,椎管内麻醉成为焦点
已证明使用抗凝治疗的病人实施椎管内麻醉可产生硬膜外腔血肿
美国局麻学会(2003) 抗凝病人实施椎管内麻醉操作指南
1、普通肝素
(1)静脉注射肝素:至少停药4小时、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之后,方可行椎管内穿刺、置管或拔管;椎管内穿刺、置管或拔管1小时后方可静脉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的延长,特别是与其他的抗凝剂和溶栓剂联合应用,会增加椎管内血肿形成的风险;
(2)皮下注射肝素:每日小于10,000单位的小剂量肝素,椎管内阻滞无禁忌,但在衰弱的患者,应特别加以注意;每日大于10,000单位则处理同静脉应用肝素;皮下应用肝素5天以上应于椎管内阻滞和导管拔除之前进行血小板测定,保证血小板计数正常。
2、低分子量肝素
(1)低分子量肝素与抗血小板药物或口服抗凝剂联合应用增加椎管内血肿的风险;
(2)术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施行单次脊麻是最安全的椎管内阻滞方法。至少在血栓预防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给药后12小时或治疗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给药后24小时,方可施行椎管内阻滞(穿刺、置管或拔管)。术前2小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抗凝活性正值高峰,应避免施行椎管内阻滞;
(3)术后需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应于椎管内穿刺24小时以后,且导管拔除2小时以上,方可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