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等厚干涉的应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科153班学生姓名:刘金荣学号:6103115107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313座位号:30实验时间:第14、15周星期2下午4点开始一、实验目的:1、观察牛顿环和劈尖的干涉现象。2、了解形成等厚干涉现象的条件及特点。3、用干涉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以及测量物体的微小直径或厚度。二、实验原理:由上式可见,如果求出空气劈尖上总的暗条纹数,或测出劈尖的L和相邻暗纹间的距离s,都可以由已知光源的波长l测定薄片厚度(或细丝直径)D三、实验仪器:测量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劈尖装置和待测细纸条。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图11-4为牛顿环实验装置)。(1)调节读数显微镜先调节目镜到清楚地看到叉丝且分别与X、Y轴大致平行,然后将目镜固定紧。调节显微镜的镜筒使其下降(注意,应该从显微镜外面看,而不是从目镜中看)靠近牛顿环时,再自下而上缓慢地再上升,直到看清楚干涉条纹,且与叉丝无视差。(2)测量牛顿环的直径转动测微鼓轮使载物台移动,使主尺读数准线居主尺中央。旋转读数显微镜控制丝杆的螺旋,使叉丝的交点由暗斑中心向右移动,同时数出移过去的暗环环数(中心圆斑环序为0),当数到21环时,再反方向转动鼓轮(注意:使用读数显微镜时,为了避免引起螺距差,移测时必须向同一方向旋转,中途不可倒退,至于自右向左,还是自左向右测量都可以)。使竖直叉丝依次对准牛顿环右半部各条暗环,分别记下相应要测暗环的位置:30到10。当竖直叉丝移到环心另一侧后,继续测出左半部相应暗环的位置读数:由10到30¢。(微小直径):(1)将被测细丝(或薄片)夹在两块平玻璃之间,然后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描绘劈尖干涉的图象。改变细丝在平玻璃板间的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2)由式11-4可见,当波长已知时,在显微镜中数出干涉条纹数m,即可得相应的薄片厚度。一般说m值较大。为避免记数m出现差错,可先测出某长度LX间的干涉条纹数X,得出单位长度内的干涉条纹数n=X/LX。若细丝与劈尖棱边的距离为L,则共出现的干涉条纹数m=n·L。代入式11-4可得到薄片的厚度s=n·Lλ/2。五、实验数据与处理:(=|x1-x2|)/cmR/∴%(微小直径)l/cm间距/cmΔl/∴d1=;d2=;d3=;∴∴%六、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2、仪器有误差,造成数据有误差。3、没有消除空程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