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安阳特色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考[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色建设的本质所在。文章以安阳市为例,从城镇化建设中的特色危机入手,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了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基本思路及对策。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危机”,盲目模仿、千城一面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原本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模样一致的建筑所淹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缺失。一、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城市物质文化和城市精神文化的综合展现,是社会文明在城市的缩影。包含了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制度文化、城市精神文化等,是城市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历史,但不能没有文化。城市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城市文化能产生凝聚力,文化同,情缘近,使人产生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城市文化也是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正如我们说到“音乐之都”就会想到维也纳、说到“水上之都”就会提到威尼斯。同时,城市文化也是向外展示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源泉。二、安阳市在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的规划实践长期以来,安阳市非常重视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弘扬殷商文化为主线,针对老城,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坚持把古城保护与改造建设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编制了7条街巷的详细规划,先后完成文物保护单位如城隍庙、高阁寺等八处古建筑的修复、修缮工作,完成北大街传统商业街、东大街住宅组团、北门东地段等改造建设,完成护城河的疏挖、坑塘的护砌和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工作,开展了小街小巷整治,为古城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严把建筑设计关,保护风貌。制订《建筑设计原则》,明确“绿树蓝天原街道,改造之中留风貌,坡顶硬山搏风砖,白墙灰瓦用符号”的总体建筑设计原则,提炼了安阳古城明清建筑的神韵。加强了对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开展了近现代优秀建筑普查工作,明确了保护重点。为搞好殷墟保护,安阳市专门成立了殷墟管理处,编制了殷墟保护总体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开展了殷墟环境治理,改善了殷墟周边环境。完成了宫殿宗庙遗址30余处建筑基址、200余座祭祀坑等展示工作。建成殷墟博物馆,加大殷墟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安阳市以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围绕“五型”城市建设,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1+4”安阳都市圈规划、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新区规划等一批战略性规划。并以安阳都市圈为核心,以安阳新区和安西循环经济区为两翼,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推动中心城市“东扩西进、南伸北拓”组团式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结构日趋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化进一步凸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安阳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仍处于一个“破题”阶段。三、特色城市建设的规划举措(一)突出文化理念,指导特色城市建设弘扬城市文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