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百日维新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日维新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5/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日维新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薁百日维新蒁事件概述莆百日维新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进行的一次变法运动。莅这次变法自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维新变法,至同年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重新“训政”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这年是戊戌年,所以历史上又称这次运动为“戊戌变法”或“戊戌维新运动”。薂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以“变法维新”为号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还连续给光绪皇帝上书,力图推动光绪帝变法。面对外患、内患日亟、“国且不国”的局面,“不欲为亡国之主”(费行简:《慈禧传信录》)的光绪皇帝在听取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士变法维新的建议后,毅然于1898年6月11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此后,他“政厉雷霆”、“令如流水”地发布了一百多道“除旧”、“布新”的新政谕旨,主要内容有:薀选拔维新人才。百日维新伊始,光绪帝接连谕令朝廷大臣举贤任能,令各省督抚向朝廷保荐品学端正、通达时务的优秀人才参与变法新政。6月13日侍读学士徐致靖上折保荐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此后,湖南聿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巡抚陈宝箴、詹事府少詹事王锡蕃又分别保荐杨锐、刘光第、严复、林旭等人,均为光绪帝所采用。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梁启超被委为六品衔办理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騤、侍郎堃岫、徐会沣、浦頲、曾广汉等六人全部革职,并赞许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9月5日决定礼部六堂官人选为“礼部尚书著裕禄、李端棻署理,礼部左侍郎著寿耆、王锡蕃署理、礼部右侍郎著萨廉、徐致靖署理。”但在正式任命中,慈禧太后对寿耆、王锡蕃、徐致靖不认可。9月5日光绪帝授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行政事宜”。可惜礼部堂官的撤换和军机四卿的任用,离戊戌政变仅半个月,实际未起多大作用。膅二、文化教育改革。首先,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百日维新开始以前,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已多次上折痛陈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危害,6月17日御史宋伯鲁上奏由康有为代拟的《请改八股为策论折》,要求各级科举考试,一律废止八股文体,改试策论。光绪帝接受此建议,经慈禧太后准许后,于6月23日颁布上谕,宣布自下科起,“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即八股文)者,一律改试策论”。6月30日、7月19日、8月19日连下三次谕旨,令各省生童岁科考试即行改为策论,不必等候至下届;同时对考试的场次和考试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宣布废除朝考制度。至此,维新派废除八股取士的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科举制度,只是改革了考试的内容和文体。在考试内容上保留“四书”、“五经”的同时,增加了中国历史和西方自然科学及政治法律知识。其次,创办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取士之诏颁行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又屡上奏折,主张在全国创办近代化学堂,改旧式书院为新式学堂,兼习中学、西学,得到光绪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发布的《明定国是诏》明令首先举办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7月3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