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朋友的一篇陶瓷感悟.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朋友的一篇陶瓷感悟.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5/3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朋友的一篇陶瓷感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我朋友的一篇陶瓷感悟我收藏古陶瓷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由于自己办有一间小厂子,工作较忙,无缘结识几个真正的同好,甚至到博物馆参观展览也不多,所以在当地收藏界没有几个人认识我,我全靠看点书就“赤膊上阵”的。最初几个年头,买货完全是“按图索骥”。不难想像,像这样“闭门造车”,买回来的自然不是“驴”就是“骡”,而很少是“马”。不知花了多少冤枉钱,我的厂子简直就是专门为外地古董贩子们办的。道理很简单,书本上说的诸如造型古朴、胎釉坚硬、釉面光滑、气泡密集、色彩纯正、线条流畅等等,这话对文博界的专业人员,或高水平的收藏家来说,自然会心领神会。然而,对于像我这样“学前班”的民间爱好者来说,程度如何,怎样理解,谈何容易举例来说:所谓“胎釉坚硬”,除非是窑温不够的废品,请问哪件胎釉不坚硬﹖又如“釉面光滑”,除非腐蚀严重,请问哪件不光滑﹖有的书中又说:“真假对照,立见分晓”,这更难做到,请问民间的普通收藏者,能有几人可以捧着真品来和自己的藏品进行对照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作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经验告诉我,仅凭造型、胎釉、纹饰、画法、色彩等等判断真假,即使找不出任何破绽仅指像我这样水平的眼光,也是绝对靠不住的,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这些人根本就很少近距离看过真品。作假者千方百计,收藏者也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你有上天梯,我有下地索。我苦苦钻研,苦苦探索,长期伏在台下,务必要找出人工无法,或难于仿造的特征来。慢慢地,慢慢地,我终于发现了时间给真东西所留下的痕迹。于是我就从这些痕迹来判别真假: 1凡是时间久远的古瓷器,绝大多数都会有外界的物质,或多或少地进入某些气泡里。在五十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出土瓷器气泡里面的物质多数是粉白色或黄色,***的却大都是黑色或褐色,颜色都较深。这很有道理,因为地下的东西大都是水和矿物质,所以颜色较浅,***的就会进入细菌和杂质,容易发霉而变褐变黑。但要注意,破口大的气泡可以人为塞进脏物,如果仅凭这样的几个气泡就断其为老东西,是绝对不可靠的,必须用高倍数放大镜仔细观察,如果是老东西,你会发现很多气泡虽看不到破口,里面却塞满了脏物,这应该是时间久远,慢慢渗进去的,只有这样的才比较可靠; 2经过长期钻研,我发现几百年,特别是近千年以上的瓷器,凡是出土的,不管它胎体原来如何坚硬,却很多都已经变枯,很多都能用针尖挖出粉末来。但要注意,凡是自然老化的胎体,粉末必然细润,人工腐蚀的,纵使能刮出粉末来,也是粗糙而成颗粒状的。另方面,凡是真正自然变枯的胎体,绝大多数都是吸水的,而且都会发出土香味或枯腐味; 3出土古瓷器,很大一部分釉质都会变枯,特别是口沿、棱角部分、胎釉交界处、印花凸起处、甚至有的青花部分釉薄处,釉质都会出现“霉变”,都会剥落。有的是一点点,有的是一块块,也有的是一条条;有的露出胎骨,有的又留有细润的白色粉末。凡是脱釉处,釉的断面都是垂直的,不规则的,非常自然的;保存下来的釉面都是光润的,没有被腐蚀的现象。变黄变白而未剥落的釉层,用针尖轻轻刺它,会破碎剥落。如果是经人工磨损的釉层断面绝不是垂直的,不是有磨痕就有撞击痕,更不能用针尖刺破釉层;如果是用化学药物腐蚀的,要想使釉层霉烂,那就会破坏周围釉膜,失去光泽。作假者要想顾此而不失彼,手段再高明,也是难于做到的; 4鉴别古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