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2年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2003-04-23
2002年,零售连锁经历了太多的风云变幻,这不仅仅是因为企业自身发展意识的带动,更多的是为了在“与狼共舞”之前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今年1月 1日,对外资开放药品的分销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这无疑给处于起步阶段的零售连锁以很大的压力,抓住机遇、壮大实力成了零售连锁企业的必然选择。
零售连锁:遭遇五大问题
2002年,零售连锁企业遭遇了五大问题:连而不锁,加盟与直营左右零售连锁扩张模式的选择;参不透的跨地区连锁——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阻力;圈地增加成本——效率与效益不成正比;平价冲击连锁;放开与不放开的较量——开办药店距离审批“开禁”的争议,这是零售连锁 2002年的核心议题。
问题一:连而不锁,加盟与直营左右零售连锁扩张模式的选择
扩张模式的选择是零售连锁发展壮大自身的关键,加盟还是直营是一个颇受业界争论的话题。在本世纪初,不少企业就放出豪言壮语,出台了发展“万家连锁”的计划,然而实施的结果并不如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根本症结除了资金的投入和成本的回收外,其巨大的隐患是急速扩张中暴露出来的形式化,即连而未锁。诚如一位企业老总所言:“对我们来说,钱不是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引入连锁经营方式的时间并不长,在“连锁”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今天,许多企业只关心规模和数量,只关心占了多大的“地盘”,而对连锁经营的规范化往往只注重外在的、形式的统一,忽视内在的、基础的建设。特别是加盟连锁问题更多,为了发展规模壮大实力往往以拉为主,缺乏对加盟者各方面条件的审查,导致出现“连而未锁”的假连锁现象。有专业人士对记者提出,“万家连锁”的庞大架构根本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配送,专业人才、执业药师都将极度匮乏,服务质量根本无从保证,极有可能走进“连而未锁”的误区。
河北神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自2000年9月份成立之日起即以每 10天开一家店的速度快速扩张,一年之内就建立了34家连锁店,在业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然而,达到这样的初步规模之后,神威大药房理智地步入了调整期,到去年的9月份两周年之际,共建门店43家,在第一年扩张的基础上只增加了9家。其副总经理张国军解释说,医药连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人员的素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每开一家门店,至少要培养一名店经理,扩张过快,人员的素质就会跟不上,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我们不求跑马圈地,但是开一家就要成功一家”。张国军强调,连锁药店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所有门店的质量都要得到有效的保证。广州二天堂总经理张科认为,零售连锁首先要做强,不能一味做大,对于那些达不到要求的门店,能砍就砍掉,以免影响公司的整体实力。
作为连锁店的一种形态,加盟店在连锁药店发展初期,因其投资成本低、扩张速度快和能够迅速占领药品零售市场而深受经营者的欢迎。东北大药房在经营初期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来占领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东北大药房就在沈阳开了98家店,其中直营店仅占20家。然而在去年初,东北大药房作出一项决定:对全省98个加盟店进行清查,不合理的坚决不要。在外人看来,把加盟店完全割掉,无疑是把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整个网络打破了,把原有的一部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这样的
“大手术”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可东北大药房有自己的想法。该药房的陈长海总经理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东北大药房更多的是采取加盟的形式来拓展自己的业务,当初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利用加盟店的扩张速度会比较快;其二,与开直营店相比,加盟店的成本会比较低。但东北大药房管理层在经营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当初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加盟店存在的问题不少。像加盟店必须遵守加盟条约,根据条约,加盟店的药物必须全部由东北大药房的配送中心统一配送,以保证药品的质量。但是,他们在经营中发现,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以利君沙为例,很多加盟店的利君沙没有全部采取从配送中心送货,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沈阳市的药品批发市场中买来的,这使得药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由此,东北大药房花了大量的精力放在检查加盟店上,后来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再如此下去,不仅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也不怎么合算,最后只好决定砍掉加盟店。经过一段时间的“大砍”之后,现在只剩下 23家,但这些加盟店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其门店的马长群经理透露,今年东北大药房可能会去掉所有的加盟店。
实际上,剥离加盟店的做法除了东北大药房之外,其他一些药店也在这样做,如山东新华鲁抗集团相继出售了旗下的15家加盟连锁店;深圳的海王、三九等连锁巨头也在重新修订自己的加盟战略等等。毋庸置疑,加盟店在经营管理上面的困难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药品连锁企业都希望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但在目前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