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仓央嘉措有感读《仓央嘉措》有感看完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读完他的诗歌,如同经历了一场朝圣的旅行,只是旅途归来,心情有点复杂,既有感动,也有困惑。很难想象这些空灵而凄美的诗句竟来自300多年前禁锢、封闭、遥远的西藏,更难相信这些充满情爱又富有哲理的诗行,出自身居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六世活佛达赖仓央嘉措之手。此书中记载了仓央嘉措的生平和他的六十余首诗。读了此书才知道,先前读到的一些,很多人熟悉、喜欢,流传甚广的仓央嘉措的诗并不在其中。不管那些诗是否是以讹传讹,还是美丽的误传,还是很喜欢。譬如《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又如《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在此书中,读到六十六首仓央嘉措写的诗,很喜欢其中的一些。《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第一最好是不相见》“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细读这些诗,心中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茫茫人海,缘聚缘散,有多少深情,有多少无奈,有多少甜蜜,有多少悲凉……或许在相遇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一世的纠缠! 仓央嘉措短暂而美丽的人生,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扑朔迷离,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原本应该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雪域之王,享尽荣华富贵的人间活佛,而他偏偏选择了做一回遗世独立,离经叛道,自由率性的浪漫诗人。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他,而他却只想要回自己。在神和人之间,率真的仓央嘉措选择了做一个人,一个款款深情的男人。读仓央嘉措那些动人的诗篇,似乎看到他双眼充满着柔情,眉宇间深藏着忧伤,时而孤独地行走在拉萨街头,匆匆地去赴一场爱的盛宴;时而披着袈裟绝望地仰望布达拉宫外伸手可及的蓝天,分明想抓住什么,却两手空空!深深的叹息化作了凄然而绝美的诗行,这些浸透深情的文字,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深埋在他心底如痴如醉的梦——一个被宗教囚禁的灵魂妄想挣脱牢笼,自由自在地在布达拉宫之外飞翔! 武园园最初接触仓央嘉措的诗歌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有个习惯就是读到美的句子都会摘抄下来,现在已经忘记是在什么读物上看到的了,就觉得《那一世》的诗词特别美,当时没注意作者,后来就淡忘了。近来通过热播电视剧《宫》的片尾曲,从网络上了解到歌词是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的诗词,由此我对这位六世达赖产生了好奇之心,买了高平所著的《仓央嘉措》,因幸拜读了这位伟大喇嘛及诗人的短暂却传奇的一生,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光荣与屈辱,承载了世人无法理解的圣洁与晦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宇松地方一户农民家庭,曾拜五十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1697年被选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后到布达拉宫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虽然他位居西藏宗教领袖的地位,但是却掌握不了大权,是桑结嘉措的傀儡,他认为每天诵经礼佛的日子是一种煎熬,渴望过常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经常偷偷出流浪,也结识了不少女子。也许因为他的“浪荡”,桑结嘉措派人暗杀他,也许是佛的佑护,敌人并未得逞,他无奈地在达赖的光环下生存着。也许他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是他与于琼卓嘎的爱情,他曾用别名流浪到到拉萨街头,在酒店老板央宗的介绍下结识了于琼卓嘎,她的善良、美丽、热情打动了他,于琼卓嘎并不知道他就是人见人拜的活菩萨,但他的英俊潇洒、才气横秋使她着迷。他徘徊在佛与爱情之间,不知如何选择,“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显示出他内心的矛盾、纠结。但是他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最终选择了神圣的爱情,他们经常偷着见面,谈论诗歌、享受生活,那一段时光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因此写下许多意境缠绵的“情歌”。1701年蒙藏之战中西藏战败,仓央嘉措被蒙古首领拉藏汗囚禁,并于1706年康熙十五年的时候押送至北京,在途中被人加害,葬于青海湖。一路追赶来的于琼卓嘎走到仓央嘉措站过的地方,望着湖中的日月扑了下去,天地万物在倾听着她的诉说“让湖水洗净人间沾染给我们的一切污垢,让这青色的圣水解除我们爱的干渴,让我们手拉手走进湖中的月宫,让仓央嘉措和于琼卓嘎就像诗歌和民众一样永不分开吧。”他们一起去往更圣洁、纯净的天堂。不知是否是佛赋予他灵感,他是一个喇嘛,却写出了人世间所有的情感,其作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