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进名村——伏唐
文/梦赶夜(黄克)、杨蕾
    
一、伏唐村概况
伏唐村位于武鸣县宁武镇长的东南面,距镇政府约有十六公里。伏唐村山青水秀,交通便利,土地较为平整,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水稻、甘蔗、木薯等。土特产是以“一鸣红”香蕉最为出名。村辖五个自然屯,分别为伏唐屯、伏马屯、伏班屯、新琴屯、灵泉屯,是壮民族世代聚居之地。
二、自然资源
伏唐村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下水资源丰富,山泉水处处可见, 终年流水潺潺,村庄周边耸立多座形状各异的山峰,“状元帽山”、“皇榜山”、“笔架山”等等,山上长满各种灌木、杂木,常年郁郁葱葱,村屯古树保护良好,空气新鲜,是一个独特的天然氧吧。
三、村名由来
探究伏唐村村名的历史,浅藏深埋着浓浓的文化底蕴。
伏唐的“伏”字,在壮话中是饱满、那边、彼岸的意思,后人由此推算,因伏唐屯全是唐姓,古人寓意饱满吉祥,就取名为伏唐。其实不然,伏唐向东六七公里即是名闻遐迩的伊岭风景区,伊岭的所谓伊,是伊始,岭,是山脉,即是山脉开始的地方。在自然现状中,由伊岭向东,经太平向北便是连绵起伏的大明山,由伊岭往高峰,便是起伏不断的十万大山,由外其里,这些起伏的山脉回到伊岭已属遗脉,进入伏唐已是深埋浅藏,即到伏唐已埋伏起来。壮乡子民一向古朴,平实中又隐藏着果敢,因此古人就地取名为伏唐,寓意如潜伏的遗脉一样平和低调,但一表露便是跌宕的气势,连绵的巍峨。也因如此,在伏唐屯的周身就出现了伏班、伏马、伏林、伏梁等,概莫如此。历经变迁,后面的伏唐村才攘括了伏唐、伏马、伏班、灵泉这四个自然屯。
当然以上的说法已无考究,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但却是在理,有伏唐村的灵泉屯为证。灵泉屯原名为李榜屯,都是李姓人家,纳入伏唐后才改屯名为灵泉屯。在李榜屯的北面,有一纵列山峰,酷似四夫抬轿及一班随从经过,纵列山峰旁又有一独立山峰,名叫状元帽峰,极似一人头顶状元帽在眺望。传说轿中坐着一大官人,见一人站路边在眺望,便问:“你在看什么呀?”那人答:“我在看状元榜上有没有我的名字。”官人又问:“状元榜在哪?”那人指向不远处的鲤鱼山:“在那”。从纵列山峰和状元峰处看,可以看到鲤鱼山的一边脸,像一张帖在时空之壁上的皇榜,而李姓的子女就在傍下居住,故取屯名为李榜屯,这便是代代相传的李榜屯得名之说。从风水上来讲,伏唐村灵泉屯算是一个风水宝地,座落于笔架山和鲤鱼山间。所谓的笔架山,是一座独立圆峰,柱尖如笔,峰顶有一石如老人,正为灵泉村守护着北大门。左是笔架山,右是状元榜,居以这样的地理位置,灵泉屯显示出了其人杰地灵的独特一面。自古以来,科举进士就小有名声,历代曾出过不少的县官;自恢复高考以来,凡有本屯学生参加高考,都有学生考上大家。人才济济,均记录在李氏宗祠的文魁榜上。
    伏唐村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是宜居人住的好地方。很远古很远古的时候,这里并没有唐姓人家,直至明朝,才有唐姓人家从县城的唐家迁来居住,组合繁衍成伏唐屯。
    伏马屯有三姓,姓马,姓宁,姓农。原也没有这三姓人家,马姓人家从天等而来,到伏唐为富裕人家打工,后上门落脚,现反发展成伏马屯占三分之二人口的大户。宁姓从甘圩而来,也是为谋生而落户伏马屯。
    而灵泉屯的李姓人家,据族谱追溯,可探究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铲除旁枝,稳固帝座,三弟所生的子女也在清除之列,而三弟之妾所生的子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