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议大提琴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docx

格式:docx   大小:5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大提琴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docx

上传人:小博士 2019/5/11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大提琴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大提琴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学****和欣赏大提琴作品。本文从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进行阐述,从而为现实的学****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词:大提琴;发展历程;艺术魅力在中国,真正了解大提琴的人不是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提琴在我国的文化舞台上表现的越来越活跃,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学****和欣赏大提琴作品,很多人渐渐喜欢上它朴实醇厚,优美绝伦的音色。下面,我对大提琴做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一、大提琴的发展历程作为小提琴家族的低音乐器,大提琴的出现是和16世纪初小提琴在意大利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由于大提琴只作为低音乐器来使用,所以它在同一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17世纪初,大提琴在意大利歌剧中担任了独奏乐器,它的地位才有了一定的提高。当时,大提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各国对大提琴的称呼也不一样,直到1680年意大利确定了大提琴的名称“切罗”后,各国才开始正式使用和称呼它。起初大提琴的作品是零星的,不被人重视,只是作为众多乐器的一个陪衬而已。有关资料显示,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大量的大提琴作品才逐渐涌出,仅意大利这个国家,就有56个人为大提琴写出了较高水准的演奏作品。同时,大量大提琴作品的出现,也相应带动了演奏技术的提高。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博克尼尼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那超一流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在快速性的演奏和重音奏法上,即使在现代的高科技时代,也使很多艺术家们望尘莫及。从历史上看,法国的管乐队对大提琴事业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丢胞尔的《21首大提琴曲练****曲》等,到现在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个练****曲最大的特点是把左手指的拇指把位运用了起来,提倡在琴弦上移动手指和手腕的自然性。从此,大提琴逐渐巩固了在器乐和家族中的演奏地位,很多大提琴的优秀作品也应运而生。尤其是是巴哈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发表,标志着大提琴发展过程中第一时期的结束。17世纪应是大提琴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当时的乐器现在很难寻觅到踪影了,因为大部分的乐器都应经被改造和改良了。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的大提琴长度基本上都在73-75厘米,或者在79-80厘米。随着岁月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提琴的尺寸也逐渐倾向于小型化发展。此外,琴弦的数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4根的,有5根的,有6根的。为了“固定”大提琴的稳定性,还发明了琴支柱,大提琴的颈部也细了很多,提高了左手的灵活性,增强了琴弦的压力。通过对大提琴的一系列改良和改造,增大增强了大提琴的音色,使大提琴的音色更加明亮起来。18世纪以后,大提琴在音乐舞台上逐渐确立了地位,大提琴的技术和技巧革新也娴熟了很多。同时,大提琴在音乐形式的表现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开始使用更高的音域,靠近了小提琴的演奏法。尤其是丢胞尔、隆贝鲁库等很多优秀演奏家的出现,使大提琴的演奏事业迎来了春天,揭开了大提琴发展的新时代,新篇章。对于大提琴何时传到中国,目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大约在20世纪初,大提琴开始传入我国。起初学****大提琴的人并不多,可谓寥寥无几。大提琴最多是一些达官贵人和富商们的摆设品,人们只是把大提琴的拥有当作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以后,西方音乐文化迅速传入我国。辛亥革命后,我国思想文化界掀起了热烈探求“民主”与“科学”为标志的新思想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