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苏区精神的现实意义.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区精神的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5/11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区精神的现实意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苏区精神”的内涵、形成及其现实意义什么是“精神”?古谓之乃天地万物之精气也。作为人,乃人之神志、心神;作为党或团体,就是一股浩然正气。党有了精神,就能凛立寰宇,万众景仰,处于不败之地;如失去精神,则萎靡不振,威信不举,势将颓坍矣!“苏区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股浩然正气,它是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的共同领导和培育下形成的。这一精神,薪火相传,培养和造就了党的好几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伟大作用。学****研究和宣传“苏区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苏区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尤显得格外重要。一、苏区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党历来重视精神的作用。事实证明,当精神变成物质的力量后,的确在实践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建国以来,我们先后总结提出和宣传过各种精神。如战争年代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建国后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这些都是载入史册,可以永垂不朽的。然而在诸多精神当中,颇感遗憾的是对“苏区精神”(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研究、学****和宣传非常不够:不系统、不定型,没有声势,不成气候。而我认为,“苏区精神”恰恰是在诸种精神中起着中坚或核心作用的力量。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它不仅是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使之达到较全面、较完善的地步;而且他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支柱和源头,没有苏区时期的努力和积累,凭空何来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可以说,长征精神是苏区精神的一种延伸,延安精神则是苏区精神的更进一步的扩展。又因为它的比较全面性和深刻性,所以对建国后所形成的各种精神,亦具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1951年8月,毛泽东给中央苏区送来“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就是对“苏区精神”的充分肯定。“革命传统”是什么?就是“苏区精神”,它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一种光荣传统,共产党人必须代代相传,大大发扬,将之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才参夺取国家建设的更大胜利,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光荣。那么,什么是“苏区精神”的内涵?我认为它的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有三条。即:(一)“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伟大创造精神;(二)“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后来称之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奉献精神;(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伟大斗争精神。或许人们可以列出更多条条,那都属于苏区精神的范畴之内,但我认为苏区精神的内涵就是这三条。列少了,不足以反映它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列多了,则会冲淡它的内涵,突出不了核心作用。而上述三条,在苏区精神中表现得最突出,使中国共产党的浩然正气直冲牛斗,其影响力历久弥深,不可估量。二、苏区精神的形成过程苏区精神是在当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亲切指导下,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和培育出来的。对苏区精神的形成过程,我想作如下论述。(一)关于“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伟大创造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一起始就是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国际指导下和以苏联经验即“城市中心论”的道路为模式来进行的。中共是共产国际57个支部中的一个,必须听命于共产国际。但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不但昭示了“城市中心论”在中国的破产,也促使党内一部分有识之士来重新审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考虑重新确定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以周恩来(在中央)、毛泽东(在地方)为代表,否定了“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