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doc

上传人:duzw466 2019/5/1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黄帝内经》与《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也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是认识、分析、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自然万物的新生、成长、壮大和衰败变化灭亡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和相互转化。所以阴阳是一切事物产生和消亡的本源,是一切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决定因素。就人体而言,一切疾病的形成都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所以必须寻求阴阳失调这一根本,给予合理治疗。    中医学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本”、本于阴阳、这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准则。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协调遭到了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所以在诊断疾病时,最要紧的是先分清阴阳,看病的种类究竟是阴证还是阳证,然后辩识是偏盛还是偏虚,还是两者都虚。治疗时总的原则是调整阴阳。对阴或阳偏盛的就应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治疗,如阳偏盛的实热证。当用寒凉之品清泻其阳热,阴偏盛的寒实证,,就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阳偏虚的虛寒证,当用其温之品温补阳气;若为阴阳而虚,则用阴阳双补法。总之,抓住了阴阳这个纲,认识和治疗疾病就不会出大的偏差。     以上摘自《中医经典导续从书》的《内帝内经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但是中医的总的治疗原则“阴虚补阳,阴虚补阴”真的就那么正确吗?     我们大家都知道,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不平衡的出现就是在“阴阳的相互转化”这一环节上造成的。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一般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量变到极点时发生质变现象。“阴阳的相互转化”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导致阴阳失去平衡的原因。     平时有很多搞中医的人一提起西医,就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把”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搞成的西医的代名词。认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这一中医的治疗总则是中医抓住了疾病的本质。毛泽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诊治疑难杂病的过程中。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中医治疗总则的指导下。我们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到底有多高呢?08年官方报纸公布的三甲级医院的误诊率就可达到70%。很多病人在几家甚至十几家大医院诊治过,匀无疗效,或者在吃药的过程有些疗效,药一停又开始发作,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说真正的找到了疾病的本质,会这样吗?      平时我们会经常听人或医生说你缺钙缺锌等等,然后让你补,你想想看我们大家平时处在一个共同的生活环境中,吃的食物也大同小异,特别是一家人中为什么你缺其他人不缺,大家都明白是因为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中缺并不是食物中没有,而是你不能很好的吸收,即然你不能吸收,那么你去专门的“补”,就能吸收吗?我们应该去找到它不吸收的原因,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是解决了这一疾病的本质问题,这样就不会“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了。     中医总治则是“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阴虚补阴,阳虚补阳